12月22日《不動產登記暫行條例》全文公布后,立即引發了諸多關注和猜想。西安的王女士看了后想起自己2002年在自強路購買單位集資房,至今12年仍未拿到房產證。她想問不動產登記制度國家有沒有強制要求,是不是知道名字就可以查對方的不動產,公民所有的不動產都必須去登記嗎?
哪些人可以查詢不動產信息?必須是利害關系人和有關機關
記者昨日就有關問題向西安市房管局咨詢時,工作人員表示,就房產登記情況而言,按照暫行規定要求,并不是誰都可以隨意去查詢他人的房產狀況,如果要查詢,也必須是利害關系人和國家有關機關,或者經過授權的相關部門才可以查詢。而就不動產包含的內容而言,不僅僅是房產一項。
西安市房管局有關工作人員表示,對于大家關心的《不動產登記暫行條例》中,是不是可以以人查房的問題,確切地說是可以查,但是管理部門對查詢的主體有嚴格的要求:“該條例的第27、28條明確規定:只有權利人、利害關系人、有關國家機關可以依法查詢、復制不動產資料。查詢不動產登記資料的單位、個人應當向不動產登記機構說明查詢的目的,不得將查詢獲得的不動產登記資料用于其他目的。”
有市民疑問:什么樣的人是權利人、利害關系人?
陜西法智律師事務所韓朝澤律師解釋說,不動產權利人指的是不動產權屬證明所記載的所有權人,“以房產證為例,房產證上登記的是誰的名字,誰就是權利人。”
韓朝澤律師表示,就房產而言,利害關系人必須是與該房屋的產權有利害關系,對房屋產權歸屬存有爭議,或者對權利內容有爭議(如認為權利內容與實際狀況不符,損害了自己的利益)等。而單純的債權債務關系(如借條)、調查合同對方資信等查詢,不能認為是物權法上的利害關系。
韓朝澤律師解釋,在司法實踐中,房屋的利害關系人種類主要有4種:一種是與房屋交易有關系的當事人。交易當事人與登記權利人存在以不動產為標的物的各類合同關系,為了交易安全,可以查詢該房產的相關信息。比如市民張先生想要購買王先生的一套二手房,為了證實他所購買的這套二手房確實屬于王先生所有,張先生可以申請到房屋產權登記管理部門查詢該不動產的歸屬情況。
第二種是與權利登記人因物權歸屬產生爭議的人。例如某開發商將一套房屋同手賣給了張先生和王先生,造成一房兩賣的情況,為了查證該房產究竟屬于張先生還是王先生,作為利害關系人,張先生和王先生均可以申請到房屋產權登記管理部門查詢該不動產的歸屬情況。
第三種是隱形共有人。韓朝澤律師解釋,在夫妻關系存續期間的僅登記在一方名下的房產,未登記的共有人提供婚姻關系證明,也可以查詢婚姻存續期間取得的房產。
第四種是繼承人、受贈人也屬于利害關系人。房屋繼承人(受遺贈人)提供身份證明,發生繼承(受遺贈)的事實證明,也可以查詢該房屋的登記信息和登記資料。
韓律師特別強調,以上利害關系人須提供房屋坐落、身份證明,與查詢房地產有利害關系的證明,方可查詢、復制登記簿中的相關信息。嚴禁以姓名(名稱)、身份證號為條件進行查詢(查詢本人房屋信息和國家公檢法等機關的協助查詢除外)。
不動產登記制度有沒有強制要求?沒有強制性要求
按照條例規定,不動產登記的程序是怎么樣的?西安的王女士表示,自己2002年在自強路購買單位集資房,至今12年未拿到房產證。她想問不動產登記制度有沒有強制要求,公民所有的不動產都必須去登記嗎?
韓朝澤律師解析,目前我國的不動產登記制度尚在發展階段,不動產登記沒有強制性要求。按照條例規定,不動產登記的步驟為:申請人提出申請,遞交材料,不動產登記機構審查材料及書面給出受理通知,最后完成登記(自受理登記申請之日起30個工作日完成)。
不動產登記自記載于不動產登記簿時就已經生效,生效以后即可查詢。
申請不動產登記應該準備的材料包括:填寫登記申請書;申請人、代理人身份證明資料、委托書等;相關的不動產權屬來源證明材料、登記原因證明文件、不動產權屬證書;不動產界址、空間界限、面積等材料;與他人利害關系的說明材料;法律、行政法規以及條例實施細則規定的其他材料等。
還有很多人關心的是能否查詢海外資產。韓律師表示,不動產登記條例沒有涉及海外資產的登記和查詢,如果有查詢需要,必須依照不動產所在地國家法律進行,可以委托國外的律師機構和相關管理機構進行查詢。
不動產統一登記誰會受益?權利人合法財產將受到保護
不動產統一登記之后,會產生什么樣的效力呢?
有關房產專家表示,首先可以實現“定紛止爭”的功能,“確定名分,止息紛爭,這是不動產統一登記的最主要功能之一;其次,它可以保證不動產交易的安全,有效保護不動產權利人的合法財產。在不動產統一登記制度實施后,擁有大量房產的人可以被很快確定,從這個角度而言,該制度對打擊腐敗有不可小視的作用。同時該制度也可以有效減小房地產交易中的不安全因素,減少欺詐行為,如可以遏制開發商一房兩賣的情況,有利于摸清全國地產市場的基本狀況,有利于宏觀調控等。”
專家表示,通過不動產登記,可以獲得全國住房數據信息,共有居民住房多少套,多少套有人居住,多少套空置,政府在出臺相關房產政策就會有的放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