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面對大城市不斷高漲的房價,很多外來打工者在外打工幾年后,多數都會選擇回到自己家鄉購房或者將自己老房子推倒重修,但是,要注意的是,不是所有父母留下來的老房子都可以推倒重修的,如果是農村宅基地上面的房子,子女是不可以推倒重建的。如果不是農村宅基地的房子,想要取得房子的所有權,采用房產贈與的方式劃算還是房屋析產的方式劃算呢?詳細內容請看小編為您介紹:
最近,有不少網友在網上提問,說想把父母留給自己的老房子推倒重建,用作新房,是采用房產贈與的方式取得房屋所有權劃算,還是采用房屋析產的方式劃算?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小編覺得首先需要弄清楚的是,父母留下來的該所房子是否屬于農村宅基地上面的房屋?如果是,則子女是不能推倒重建的。
我國法律明確規定,宅基地的所有權和使用權是分離的,宅基地的所有權屬于集體,使用權屬于房屋所有人,農村村民的宅基地使用權是基于“村民”的特定身份取得,村民只有宅基地使用權,不能隨意對宅基地進行處置。
父母留下來的農村宅基地上面的房屋可以繼承嗎?
建造在宅基地上的房屋屬于公民個人所有,可以繼承。按照我國法律規定的“地隨房走”的原則,公民繼承了房屋,當然可以使用房屋所占的宅基地。所以,想要繼續使用農村地基,只能先繼承地基上的房屋,并且繼續使用這塊地基,并且應當根據《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第六條“因依法轉讓地上建筑物、構筑物等附著物而導致土地使用權轉移的,必須向土地所在地的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提出土地變更登記申請,由原土地登記機關依法進行土地所有權、使用權變更登記”的規定,向村所在的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提出土地變更登記申請,由原土地登記機關依法進行宅基地使用權變更登記。
原來地基上面的房屋滅失后,不能進行重建或者以其他方式繼續使用這塊地基。只有當地基上面的房屋存在是才可以主張繼承該房屋并使用該地基。
如果父母留下來的房屋不是農村宅基地上面的房屋,子女可以采用哪些方式取得房屋所有權?
一、房產贈與方式。
房屋贈與程序:
1、簽訂房屋贈與合同。
2、辦理房屋贈與公證。
辦理材料要求:
(1)贈與人的身份證件(居民身份證、戶口簿、護照、通行證復印件);
(2)贈與書;
(3)贈與物清單及所有權證明,如房產證、存單等;
(4)贈與物為共有財產的,應提供共有人同意將財產贈與他人的書面意見;贈與物為集體所有的,應提交該集體組織成員同意贈與的書面意見;贈與物為全民所有的,應提交國有資產管理部門批準贈與的文件。
3、辦理房屋轉移登記手續。
辦理材料要求:
(1)房屋贈與申請表;
(2)房屋權屬證書(房屋共有的提供共有權證);
(3)房屋戶型平面圖;
(4)房屋贈與公證書;
(5)贈與人及受贈與人身份證或戶口復印件(與原件核對);
(6)契稅收據
贈與房產的契稅是全額征收的,即由受領人按照3%的比例繳納。
4、交付房屋。
二、房產析產方式。
房產析產需提交的材料
1、房屋所有權證書;
2、析產協議及公證書;
3、當事人身份證及復印件;
4、面積測繪報告;
5、房屋所有權登記申請書。
小編建議:比較房屋贈與與房產析產兩種方式可知,房產析產辦理過程中未產生相關稅費的收取,如果想要取得父母留下來的房屋,建議采用房產析產的方式較為劃算,但應從自身實際情況出發,自己比較衡量后選擇自己認為最恰當的方式,以上建議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