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小產權房處理報告呈交國務院的同時,一則與小產權房密切相關的政策浮出水面。
一位接近國土部門的專家對記者表示,《通知》主要針對的是目前部分農村用地粗放利用嚴重的局面,目的是摸清農村建設用地“家底”,在此基礎上加強農村宅基地的管理。
“這相當于對小產權房‘無證’身份的再次宣判。”由于小產權房與宅基地之間有著割不斷的關系,《通知》立刻引起各方關注。上述專家表示,完成合法宅基地登記的過程,事實上也是在技術層面上將小產權房與合法宅基地區分的過程。“接下來,針對性的處理工作即將展開”。
“堵”字優先
在《通知》出臺之前,國土資源部便針對農村用地粗放利用的現象進行了專項清查,陜西為一個重點。在清查過程中,國土資源部發現“小產權房幾乎與農村用地粗放現象同時出現”。
據國土資源部網上的文字資料顯示:陜西省人均建設用地和戶均宅基地面積偏大,村民違規建房現象普遍,關中地區“空心村”現象突出,城鎮居民在農村尤其是城鄉接合部私自購買宅基地或住房問題比較嚴重。
“只有加強對宅基地的管理,才能有效杜絕小產權房現象的反復出現。”在上述專家看來,目前國土資源部對小產權房處理的總體思路是“先堵后疏”。“‘堵’是杜絕小產權房在今后繼續發生,‘疏’是對歷史遺留下來的小產權房研究分類、區分處理。”
中國房地產及住宅研究會副會長顧云昌表示,此前建設和國土主管部門的專家對小產權房的問題往往著眼于前期遺留問題的處理上,“相信最終獲批的處理報告也離不開這個的大框架”。
《通知》的下發,則被業內人士解讀為“堵”的一個必要條件。通過登記合法宅基地,將過去一些處于政策模糊地帶的小產權房直接歸于“非法”,無疑為今后新發生的小產權房的嚴肅查處提供了政策依據。
《通知》同時也重點強調了幾種宅基地違規現象:對農村村民一戶申請第二宗宅基地使用權登記的,不予受理;對城鎮居民在農村購買和違法建造住宅申請宅基地使用權登記的,不予受理。劉銘地產工作室首席顧問劉銘對記者表示,該兩種方式恰是小產權房存在的兩種基本形式。
對于國土資源部近期對小產權房問題的密集表態,北京聯達四方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楊少鋒認為,不應該從房地產行業的角度去看待這個問題。“小產權看似是一個房地產問題,實則包含在國家土地資源的總體利用控制規劃當中,是一種必須被規范的無序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