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市調控政策不斷變化,給買家買房也帶來無限煩惱。許多買家往往因為新出臺的政策被“限”,導致與中介發生糾紛。官方回應各種糾紛對策,提示購房者購房一定要在了解各種政策之后再購買。
新政調整 買家被“限”惹糾紛
在過去的一年,信訪咨詢案件宗數同比下降了,但新的問題出來了
如果問:過去一年里,樓市調控政策出了幾輪?恐怕很多人掰著手指都答不上來,更不要說這幾輪政策給買賣雙方帶來的具體影響了,政策風云變幻的二手樓交易市場,買家被“卡”、被“限”成了家常便飯。記者近日從廣州市房屋交易監管中心獲悉,過去一年里,該中心受理的投訴案件中,出現了因新政引發的買賣糾紛;而另一方面,網簽實行數月后假借“自行交易”避稅的行為開始“冒頭”。對于前者,廣州市房屋交易監管中心的態度是積極調解,對于后者,則將展開嚴打。
現象1
政策調整引發的糾紛,個別中介公司表現“淡漠”
廣州市房屋交易監管中心主任史小明表示,在去年102宗合同糾紛案件中,有79宗是通過監管中心調解后撤訴的。
記者調查發現,對于因新政產生的買賣糾紛,一些中介公司能主動應對,如約請雙方進行協調溝通,通過補充條款來處理相應問題,推進交易繼續進行。但也有中介公司表現“淡漠”,只管收取自己的中介費,其它問題置之不理,導致了相應的投訴。
如有買家之前簽訂了三方合同,買家向銀行貸款70萬元,但新政后銀行信貸收緊,只批準了50萬元的貸款,導致交易受阻,但中介公司在收完中介費后卻表示,“你買不起房是你的事情,我們不管了。”
◎主管方回應中介公司有義務主動協調
廣州市房屋交易監管中心主任史小明指出,中介公司有義務主動協調這些因新政引發的問題,買賣雙方也應該基于合同,針對問題再協商。“如果能積極從中協調,不但可使交易繼續進行,還可以避免買賣方的損失。”史小明表示,對于政策調整產生的交易糾紛,最好的辦法是協調解決“在去年102宗合同糾紛案件中,有79宗是通過我們監管中心調解后撤訴的。”
據史小明介紹,因新政對中介方的投訴在該中心處理的糾紛中,所占比例不大,其中兩例如下:一例是同時購買單位存量公房和一套二手房,存量公房辦理過戶手續前遇限購政策出臺,只能購買一套,買方選擇購買存量公房,要求中介退回中介費;另一例是買家未及時辦理交易手續,簽約2個月后,遇限購政策出臺,無法繼續交易。
現象2
網簽暴露新問題,中介幫忙偽造“自行交易”
網簽實行至今,自行交易的比例占到了近一半,而由中介促成的交易卻不到50%.據有關人士估計,如此高比例的自行交易中,相當部分是作假。
網簽推行對如實申報交易價格起了積極作用,但運作數月后,新問題開始冒頭:個別中介頂風作案,為協助買賣雙方報低稅,將公司促成的交易通過“自行交易”途徑辦理網簽。
記者調查了解到,網簽后有力地遏制了通過“陰陽合同”報低價的做法。但有個別小中介公司在促成買賣雙方達成交易后,為協助買賣雙方報低價后,自己收完中介費后不通過自己機構辦理網上交易手續,而讓買賣雙方去辦理“自行交易”手續,買賣雙方自行申請轉移登記,申報交易價格,這樣的交易價格也遠低于實際成交價,這種行為是陰陽合同的“變種”,是網簽之后冒頭的一種新的避稅辦法。記者采訪了解到,網簽實行至今,自行交易的比例占到了近一半,而由中介促成的交易卻不到50%.據有關人士估計,如此高比例的自行交易中,相當部分是作假。
◎主管方回應不實“自行交易”將被“嚴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