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兼職同居性格不和 大學生校外租房最熱理由
參加完2007年研究生復試的小瑩,對于教育部的禁令有點不以為然。她告訴記者:“我覺得宿舍里實在太吵了,每天我的學習時間都要受到限制,還要處理宿舍里的各種關系。我并不是一個愛交際的人,我只想安安靜靜地讀我的書,在外租房可以讓我有更多時間學習。”據悉,像小瑩這種為了考研圖安靜而租房的學生占了絕大多數。
大學生席地而坐,面前放一張寫有家教科目的白紙介紹自己,成為街頭的一道獨特景觀…
今年中文系大三的小芬也想加入“考研族”。“往年的師兄師姐考研時都喜歡在校外租房子,圖個安靜。特別是考研準備進入了沖刺階段,更是忍受不了別人的干擾。”她說,雖然這在經濟上是一項額外支出,但是有利于自己實現考研目標,因而是值得的。
在采訪中,記者發現,盡管學生們大多認為學校的集體公寓條件比較好,但是往往住的人比較多,4~8人共處一室,彼此作息時間、學習習慣不同,難免相互干擾。況且現在學生學習壓力普遍比較大,經常要參加各種資格認證考試,學校圖書館、閱覽室都太過擁擠,因此遠不如“偏安一隅”,自己單獨租房居住,從而謝絕一切干擾,專心復習備考。
理由2
性格不合“惹不起躲得起”
“在宿舍里,感覺自己被別人排擠,生活一點也不高興。”今年大二的小鐘訴苦說,因為上鋪的舍友經常在別人面前說她的小道消息,現在大家的關系鬧得很僵。“艱難地熬過了一個學期,再也忍受不下去了,下學期一定要搬到校外去。自己一個人多自由,想怎么樣就怎么樣,不用看旁人的臉色。”小鐘說。
惠州學院心理專家金老師表示,學生同住很可能在生活習慣、衛生習慣等方面存在著一些明顯的差異,因而在集體生活中往往難以相融,甚至容易產生一些矛盾糾紛。因此,由于性格不合要求更換宿舍的學生很多,更有一部分的學生要么是不善于處理同學關系,要么是不習慣于集體生活,而選擇在外面租房住。他們懷著 “惹不起,躲得起”的心態避而遠之,在校外租房營造一個真正屬于自己的生活天地和自由空間。
理由3
在外兼職“晚歸不太方便”
“少了宿舍管理員的約束,可以自由支配自己的時間,而且也不必顧慮同宿舍人的想法,音樂想放多大就放多大,晚上想幾點回家就幾點回家。”電子系的男生小偉毫不遲疑地說。他告訴記者,因為要在外兼職,總是要加班,回來都已經很晚,怕影響別人休息,因此他選擇在校外租房子,“第二天清晨,又不怕被人從睡夢中吵醒。”
大學生席地而坐,面前放一張寫有家教科目的白紙介紹自己,成為街頭的一道獨特景觀…
而下學期就進入大四的經管系學生小許表示:“大四早已沒課,忙于在市區找工作、實習,但是學院卻在郊區新校區,我為什么不能找離實習地點近的地方租房?”
采訪中,記者發現,出于經濟上的考慮,利用課余時間在外做兼職、實習的大學生,因為上下班時間限制,在學校住宿十分不便,就選擇了在外租房。其中,他們有的還明確表示不習慣學校嚴格的公寓管理制度。
理由4
學生戀人“享受二人世界”
我們的二人世界,外人勿擾
“自由自在地生活,在校外租房過我們的日子。”記者發現,在外租房的還有個別甜蜜戀人。他們表示純粹圖生活自由方便在外租房,平時在學校住,周末就在營造好的“小巢”里共度“二人世界”,拍拖一年的小蘇悄悄地告訴記者。
據了解,學校都有自己的規章制度,學校集體宿舍更不允許男生進入女生宿舍,也不適合于這些同學“過自己理想的生活”,因此在外租房居住是他們最好的選擇。
考研兼職同居性格不和 大學生校外租房最熱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