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2月25日,時代莊園部分業主反對業主委員會的選舉結果。小區因為長時間的“維權”和反“維權”陷入亂局。
兩年多前,時代莊園是個安靜祥和的別墅小區;今天,卻變成一個糾紛頻發之地。改變緣自2006年春天,業主大會通過招標選聘物業的決議,由此引發了開發商、物業、當地政府和業主的利益糾葛,社區一步步走向混亂。
在此過程中,“維權”業主們并沒有采取激烈的手段,在他們看來,從物業招標、換屆選舉到臨時電訴訟,全都是按照法律程序來進行的,并告知相關部門。但反對的聲音和力量非常強大,結果越來越糟。
那么,問題究竟出在哪里?
業內人士認為,在“維權”過程中,業主間的共同決定至關重要,應首先考慮業主內部意見一致性的問題;另外,找準責任主體提起訴訟,也是解決問題的策略之舉。
問題一 物業服務“幾乎為零”
“我們小區的圍墻倒了一截,”上周,時代莊園數位業主向本報反映,這是自5月份小區樹木遭砍伐后出現的又一事件。其間,一戶業主家連續兩周被盜,居民人心惶惶。
同時,小區業主訴開發商提供臨時電勝訴,申請了強制執行,但遲遲未能落實;社區里,私搭亂建嚴重,甚至有業主將房屋推倒,重新蓋房;此外,小區綠地糾紛長期未能解決。
提起時代莊園,朝陽區來廣營街道辦、時代莊園居委會及當地派出所均感頭痛;而對居住在此的業主們來說,他們感受到的是物業服務淪落至幾乎為零的尷尬以及房屋貶值的心痛。
時代莊園地處亞奧板塊,是近兩年北京的熱點區域,本來物業應該快速升值,但小區的狀況,卻因為長時間的“維權”和反“維權”力量對峙,導致社區管理陷入真空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