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的物業管理就其工作屬性而言,一般指物業服務的規范性,員工管理的規范性,對外協調的規范性。我們在做好物業管理的基礎工作后,融入了人文環境的理念,事實上是企業文化的延伸,從更高層次上指導物業管理工作開展。本文就此結合物業管理的實際工作,研究人文環境在物業管理中的作用及對在高校物業管理中如何營造良好的人文環境進行了初步探討。
一、高校人文環境與物業管理的關系
俗話說:“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古人又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可見環境對人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學校作為教育的主要場所,校園環境就顯得特別重要。
學校的人文環境是指學校內各種文化現象的條件、設施、布置、氛圍等的總稱,包括“硬”環境和“軟”環境兩方面。所謂“硬”環境,主要是指硬件設施的配置和建設,包括先進的教學設施、優美的校園環境、舒適的住宿環境等;所謂“軟”環境,包括豐富的校園歷史文化沉淀、健康的校園文化、良好的校園人際關系等。
物業管理是一個集管理、經營、服務為一體的系統工程。校區物業管理是指專門的管理部門機構,運用現代管理科學和先進技術,以經濟手段對物業實施統一的專業化管理,并向學校或師生提供全方位、多層次的綜合服務,同時促進相互間的溝通與交談,形成了特有的適應高校人文環境的服務體系,它主要包括公寓住宿管理與服務、教學大樓管理與服務等。
人文環境與物業管理可以互為所用、互補所長、互相促進。高校的物業管理很大一部分體現了該校的人文環境內涵。創建良好的人文環境,會對學生產生強有力的持續影響作用,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受到潛移默化的陶冶。人文環境是物業管理服務理念、文化內涵長期積聚形成的,又能表現出物業管理服務的種種特點,形成“品牌服務”,從而提升和促進物業管理服務。同時,人文環境也是物業管服務的有效載體,校園的整潔和綠化,公寓樓內的文化氣息都可成為物業管理服務的內容。人文環境也可以表達出物業管理的服務理念,傳輸優質服務、人性服務的感性認識,從而得到學生的認可。
二、人文環境在高校物業管理中的作用
1、人文環境在管理中的“人本作用”
我校物業管理服務人員50%是小學、初中文化程度,而我們的服務對象是具有很高文化水平和素質的大學生和大學老師。面對這樣的服務對象和整個校園特有的文化氛圍,一方面,我們對推出五條民主管理舉措:員工座談會;員工代表列席經理辦公會;各類考評、評優實行公示制,征詢意見并最終由員工自己評選;成立外聘員工黨小組,大力發展外聘員工黨員;公司領導走訪日等。通過這些舉措激發員工工作的積極性,主人翁的責任感,工作創造力等。另一方面,加強員工培訓:教育員工舉止文雅,使用文明用語,注意自己的形象,舉行了文明禮儀的培訓、大學生心理活動規律的培訓、業余黨校學習等,同時員工也不斷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有的利用業余時間進行夜大的學習,今年又有10余名員工積極向黨組織靠攏,遞交了入黨申請書,有多名外聘員工被列為發展對象。
2、人文環境在服務中的“育人作用”
人文環境在物業管理中具有先天性的育人作用,如以我校物業管理為例,在自然環境的建設方面,我們根據公寓分布情況及公寓自身的相關屬性,融入人性化、現代化、教育性的規劃和建設,如公寓的采光、透風、寢室分布等情況,進行科學規劃,以保證獲得良好的效果。在浙江工業大學屏峰校區,南北均為自然山體,整個校區形似正熊熊燃燒的火炬,象征著屏峰校區建設和發展的勃勃生機。考慮到與自然山體融為一體,學生公寓的層高不高于六層,公寓的主體色是灰色與山體的顏色相近,就連學生被褥的顏色和圖案也是征求了專家的意見后才選定的,墨黑色的床架,原木色的家具,體現了大學生居室應有的整潔和活潑。此次投入使用的本科生公寓基本單元樓的布局,每間住4名學生。每人均采用上鋪下居的雙層家具,在高層床鋪的下面有電腦桌、書架、衣柜、雜物柜等,并有校園高速網插口。房間有獨立的盥洗室、獨立的陽臺。每層樓還設有數量不等的大型活動室以及學生工作人員工作與生活用房,便于學生就近組織班會及黨、團支部組織活動。所有學生公寓樓均架空約2米,用以解決數量龐大的自行車停放及管理問題。教學樓的建筑也以不同的功能科學設計優化組織從中融合了育人的利念,學生公寓建設體現的指導思想:第一,堅持以人為本,在功能和結構上要分區合理,充分考慮學生生活、學習、交流的需要,做到管理育人、服務育人和環境育人。第二,在整個設計中,突出校園文化的人文特色,體現均質、優美、共享、有序的建筑特點。浙江工業大學校園內的“人”字形河流,也是包涵我校“以人為本”的辦學理念和為學生服務的思想。人文關懷環境建設以強調滿足學生的需要,并以方便、實用、育人為原則,包括生活上、思想上、心理上的需求。生活上的人文環境布置是讓學生能夠不斷增長生活知識,幫助學生更加方便地享受管理部門提供的優質服務。如在各個學生公寓布置了許多溫馨提示標語和寢室文明用語,其中許多內容都向廣大學生征集。另外,還在教學樓、學生公寓設置了信息欄,信息欄的內容包括有“天氣預報”、“時事新聞”、“社區回壁音”等。“天氣預報”方便學生掌握每天的天氣情況,以決定是否增減衣服或根據天氣情況安排自己的活動;從“時事新聞”欄中能夠及時、簡要了解國際、國內大事,既節約了時間,又增長了見識,并從中受到了良好的愛國主義教育,培養了時事判斷能力;“社區回壁音”欄實時反映出公寓安全、衛生等方面的狀況,有利于規范學生的言行舉止,讓學生心系公寓的發展;在教學區的每個教室里都有課堂公約,使學生養成不亂涂亂畫的好習慣,也約束學生不良的習慣。在教學樓設立失物招領點,員工所有拾到物品放在此處使學生感受拾金不昧的精神。誠信教育的形式和途徑,還在教學樓中開展教師文化建設,名人名言、名人名畫布置其中突出文化的熏陶。
3、人文環境在服務中的“溝通作用”
以學生、教師為服務對象的物業管理,也講究與人之間的交流、溝通、協調。如我校的物業管理一線員工由經驗豐富的、有知識學校或管理崗位上退休的女同志來承擔,效果較好。女性特有的優勢如細膩、敏感、包容、忍耐、合作和善于傾聽的氣質,具有與生俱來的親和力,更能體察學生的心態與狀況,其柔性管理方式,更富于人情味,更易被學生所接受;又如教學區的管理大多是有一定經驗的退休人員,工作負責、溝通能力強,具有豐富的教學工作經驗在與教師、學院的協調上能駕輕就熟,對水電維修能了如指掌,對大學生在教室樓的活動規律非常清楚,物業管理不但對工作人員是人本管理、對物業的服務也體現了人本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