逛完房交會后,成都市區的高房價讓劉敬決定前往郫縣古城鎮的“情人島•伯爵莊園別墅”(以下簡稱情人島)去碰碰運氣。
古城鎮位于郫縣沙西線上,情人島項目地址就在古城鎮的附近。聽完售樓小姐的介紹后,劉敬買房的夢想再一次破滅了。這里只能辦理鄉鎮產權,即小產權。
10月10日,記者以買房者的身份來到了情人島。據售樓小姐介紹,情人島全部打造的是純獨棟別墅。提到房屋產權,售樓小姐稱只能兩年后辦理,而一位叫羅偉的營銷經理卻毫不諱言地說:“我們這是小產權房,當地很多政府官員都在我們這里買了別墅,你們還有什么不放心的?”
臨走時,羅偉還透露,該項目是以災后重建的指標拿到手的。
記者就情人島建小產權房和修建別墅,致電古城鎮負責此項目的人大楊副主席。楊否認了記者暗訪的一切,稱以協議為證,打造的是觀光農業項目。爾后,楊副主席又變了說法,把責任轉嫁給了開發商,他說:“開發商利用土地做什么項目,那是開發商自己的行為,與政府無關。”
為什么郫縣小產權由地下走向了明處?古城鎮開發的唯一商品房沙西明珠項目經理杜伯甫一語道破天機:“近兩年郫縣的小產權房,大都打著‘新居工程’的旗號進行違法建設。”
遍地開花的“新居工程”
據成都市政府辦工作人員介紹,成都市目前有175個新居工程,為“小產權”提供了強力支撐。“198”區域農村新型社區建設是指在成都中心城區198平方公里的規劃非建設用地區域內,規劃編制建設用地和生態用地,“198”區域控規經市規委會審定后不再調整,各區縣負責執行,市規劃局負責監督。”
新居工程的錢從何而來?“水鄉中南海”樓盤一銷售人員告訴記者:“這個樓盤是楓茂置業有限公司投資了幾千萬和三道堰鎮政府聯合開發的,一切都有政策保證。楓茂置業有限公司投資建設經營所得利潤和鎮政府分成。”
“他們普遍的做法是,建筑商先造一批房子用于農民安置,根據協議拿到相應的補償地皮建商品房。”一村民對記者說。
“東方威尼斯”已銷售1500多戶,其中安置農民多少戶?銷售人員不愿意透露。“水鄉中南海”的銷售人員明確地告訴記者,基本上1樓和2樓是用來安置農民的。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村民說:“不少新居工程實際操作中,可能對外銷售的房屋占開發量高達80%,或者更多。由于利潤豐厚,基層政府肯定與建筑商有一個協議,將部分收益返還集體經濟,用于農民保障與鄉鎮建設。”
誰是小產權房的幕后推手
成都小產權房現象之所以引起全國關注,更重要的原因是2007年7月,成都市國土資源局出臺了《成都市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流轉管理辦法(試行)》,成都市人民政府在2008年出臺了1號和18號文件。但有專家認為,成都市人民政府的1號和18號文件都是針對合法取得宅基地的新居工程的房屋,而并不是以新居工程為名的商業開發。
《辦法》規定依法批準取得的集體建設用地可以用于建設農民住房、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租賃性經營房屋,不得用于商品住宅開發。同時,給予了集體建設用地以城鎮建設用地幾乎相等的地位,明確指出集體建設用地用于工業、商業、旅游業、服務業等經營性用途以及有兩個以上意向用地者的,應當進入土地有形市場采取招標、拍賣或者掛牌等方式公開交易。土地使用者可申請辦理土地使用權登記。
《辦法》和文件的出發點都是好的,是在推進和加快城鄉統籌一體化,集中和多出一些土地來,使之更加合理的利用。可是,這個合理利用被一些人鉆了空子。
據有關人士透露,鎮政府、街道辦事處乃至村委會,是親手策劃“鄉產權”開發的主體,這種“類房地產開發”產生的利益回報,基層政府可以拿出一部分給農民分紅,剩余的用于投資鄉鎮建設。由此,小產權房的銷售在如今成都樓市回暖的狀態下又一次火暴起來。“水鄉庭院”、“云溪山房”、“水鄉頤苑”、“東方威尼斯”、“水鄉中南海”等樓盤不但像正規的樓盤一樣有沙盤、樓書、戶型圖,還都在成都市中心設有銷售點、免費專車接送。但是記者在銷售現場發現,沒有看到有關房屋銷售的任何手續。
“土地財神”的游戲
無論是新居工程還是小產權開發,最終的目的從理論上說都是為了促進城鄉統籌,最為核心的部分是要讓農民獲益。但事實上呢,并非如此。
50多歲的老劉,是三道堰鎮八步橋村的農民。雖然已經搬進了新居,但靠擺一個小煙攤維持著生計,顯得十分清苦。他告訴記者,他想把一套140多平方米的房子賣了。他說,現在三道堰鎮這么多賣樓的,看樣子房子是不好賣。
另一方面,在三道堰鎮和古城鎮的任何一家小產權房售樓中心,售樓小姐都毫不諱言地告訴記者,盡可放心買,絕對有政策保證。
記者問售樓小姐:”既然有政策保證為什么不可以貸款呢,讓銀行貸款進行按揭嗎?”售樓小姐明確說:“要一次性付款。這一次性可以分期:簽合同時付50%,房屋封頂時付40%,交鑰匙時付10%。”但記者了解到,購買房屋不是簽的購房合同,而是安置協議。有開發商的,也有鎮政府安置項目部的。
有人給記者算了一筆賬,以“水鄉庭院”樓盤為例,占地20畝,建筑249套房子,總面積為兩萬平方米。從目前的賣價來看,是1800元/平方米,總收入為3600萬元,保守的獲利是35%,開發商至少可以獲利1000萬元。
“水鄉庭院”、“云溪山房”、“水鄉頤苑”、“東方威尼斯”、“水鄉中南海”、“水上芙蓉”等10多個樓盤,他們稱是新居工程,是政府項目,但沒有一家是通過招投標拿到的。按照有關規定,政府項目超過200萬元投資的都必須進行招投標。
新居工程用地的路徑是:政府征用農村土地,將集體所有的土地變成宅基地,再給開發商,或者和政府聯合做。
“水鄉庭院”樓盤一位工作人員對記者說:“政府在地震災區買了幾十畝宅基地,總的保持三道堰鎮的土地紅線不變,這樣我們的房子就可以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