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睹近年來一些地方商品房價格節節攀升,房價是否已成為公眾議論的熱點。如何正確看待當前商品房價格,筆者認為要注意避免以下幾個誤區。 ◆誤區之一:高房價是由高地價引起的 一種普遍接受的觀點是,房價是由地價、建安費、配套費等成本組成,地價越高,房價也越高。
目睹近年來一些地方商品房價格節節攀升,房價是否已成為公眾議論的熱點。如何正確看待當前商品房價格,筆者認為要注意避免以下幾個誤區。
◆誤區之一:高房價是由高地價引起的
一種普遍接受的觀點是,房價是由地價、建安費、配套費等成本組成,地價越高,房價也越高。但是這一觀點難以解釋開發商低價獲取土地卻不肯以成本加上合理利潤來定價;也難以解釋一些開發商高價獲得土地后卻不得不以低于成本價出售商品房的事實。西方經濟學家認為:商品價格是由消費者支付意愿決定的。實際上土地拍賣招標中,開發商也是根據對建成后市場可接受的房價的預計,扣除相應的配套費、建安費等成本以及正常利潤后求得可承受的地價。因此,市場可接受的房價越高,土地價格也就越高。
◆誤區之二:高房價是由開發商哄抬起來的
開發公司作為一個獨立自主、自負盈虧的企業,毫無疑問贏利是他們的首要目的。但企業贏利的前提必須要有—個市場,必須要有愿意接受這種價格的消費群。當我們的購房戶爭著搶房子、擠著交定金時,也就不可避免地成為開發商案頭上的獵物。
◆誤區之三:以中低收入階層的收入標準衡量高品質商品房價格
停止實物分房,實施住房貨幣化分配的同時,我國政府就提出并著手建立:高收入者購買商品房,中低收入者購買經濟適用房,最低收入者申請廉租房的多層次住房供應體系。為保證中低收入者買得起房,政府在用地、稅費等多方面對經濟適用房采取優惠政策,以控制房價。而商品房的用地、售價等采取完全由市場調節。政府的政策十分明確商品房本身的市場定位即為高收入者。因此,如果以中低收入者的收入去衡量商品房價格,自然會得出房價太高,高得離譜的結論。
從世界各國情況看,住房作為一種昂貴的消費品,有人買不起住房是正常的,若人人都買得起住房才是不正常的。就當前而言,政府應擴大經濟適用房供給量,以不斷改善普通工薪階層居住條件。
在房價節節上漲以后,許多人希望房價出現下降——最好是大幅下調。其實任何一個市場最忌大起大落。不妨讓我們設想一下,如果房價真的出現下降(像前幾年的海南),那將會是怎樣的情景?勢必會出現大量的“半拉子”工程,熱必會造成許多購房按揭戶違約,勢必會摧毀投資者對房地產業的信心,勢必需花幾年的時間把市場從頹勢中解救出來……其實政府、開發商、銀行、購房戶誰都不愿意看到這種局面。因此,如何保持現有房地產市場的健康持續穩定發展,以提前應對可能出現的經濟調整,這一課題已擺在政府、開發商和消費者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