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區(qū)鄰居噪音糾紛案
小區(qū)里居住地人是來自五湖四海的,鄰居之間大多是陌生的面孔。因此鄰居之間往往會因為日常飲居習慣、作息時間或者娛樂方式不同而影響到左鄰右舍。鄰居糾紛因這些摩擦也會時常發(fā)生。孫先生的經歷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孫先生入住新房三年,好像一直沒有安寧過。剛開始被上下左右的裝修嘈雜聲干擾了一年多,整天電鋸叫榔頭敲,讓做策劃文案工作、神經過敏的他“頭漲得快爆了”。
裝修的噪音漸漸平息下來,鄰居們也陸續(xù)入住。安寧了不到一年,樓上搬來個低頭不見抬頭見的鄰居,從此,麻將聲、笑聲不斷從樓上傳來。從不摸麻將的他躺在床上瞅著吸頂燈不斷睜眼、閉眼,頭疼急了便跑到客廳打開電視打發(fā)長夜。想想人家剛喬遷新居,呼朋喚友也情有可原。可如今,一年過去了,原來每夜的麻將聲也只是壓縮到一周兩三次,但到了雙休日或節(jié)日仍然連夜鏖戰(zhàn)。今冬還將搓麻戰(zhàn)場移到了主臥,樓下的孫先生便自然要從這一局“陪”到下一局。和牌后搓聲一片,冷不丁幾個麻將掉到地板上,好像敲打在孫先生的腦門上,刺激著神經疼脹的他。
忍無可忍之后,孫先生在電梯里遇到樓上的鄰居時“輕描淡寫”地說了兩次,鄰居不冷不熱地說“知道了”。可是,安寧一陣后依然如故。無奈,孫先生在慢慢地“適應”,同時為自己購回了健腦丸、補腦液等催眠健腦用品,只好“先從自身改善”做起。
孫先生遇到的似乎是個小事情,但是天長日久,在樓群的小房子里蝸居的城市人,遭遇這類鄰里之間的不和諧之音,絕不能當個小事情來對待。在都市生活的人們,本身工作節(jié)奏就很快,當身心疲憊地回到家時,只求有個寧靜的港灣來休息,來調整自己。可是,如果每天與裝修聲、麻將聲相伴,會直接影響身心健康,影響第二天的工作。
利用周末、長假裝修和打麻將本無可厚非,但切不可長此以往,長夜設局,噪聲不斷。明天就是除夕了,希望春節(jié)長假合家歡樂,希望裝修聲、麻將聲不再打擾鄰居,希望鄰里關系更和睦。
向孫先生這種情況從法律角度上看,鄰里噪音糾紛僅僅是個相鄰關系的問題——相鄰權。即由相鄰關系而產生的糾紛。但法律也僅僅是從物權方面作出了規(guī)定,在人權方面,我們國家還沒有這方面的法律規(guī)定。而涉及人權的休息權,也只在勞動法律規(guī)范中有規(guī)定。所以,不能不說是立法方面的缺失。
如果發(fā)生這種事情并產生了人身損害的后果,法律就有詳細的規(guī)定了,老百姓也知道如何維權了。但這種情形一旦發(fā)生就不再僅僅是民事法律能夠完全調整的了,往往會上升到刑事法律范疇。對于人們來說也就不再是什么輕松的話題了。小區(qū)鄰居噪音糾紛案(2) 來源:未知 作者:佚名 時間:2010-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