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產糾紛,祖孫對簿公堂。6月29日,烏魯木齊市中級人民法院少年庭法官向當事人肖某送達了判決書,法官還為肖某的女兒小影贈送了一套學習用品。接到判決書的那一刻,肖某感慨萬千,喜極而泣。她哽咽著說:“我和孩子會永遠記住法律的公正!”
為房產 祖孫對簿公堂
肖某與前夫張某有一個12歲的女兒,名叫小影。夫妻倆以前在北疆某城市打工,小影在該城市上學,夫妻倆為貼補家用,將自家在烏市的一套學區房出租。小影常聽父親說烏市的教學質量和師資力量好,一直夢想著自己能在烏市上初中。
2008年,肖某與張某協議離婚,約定烏市的那套學區房歸張某所有,雙方認可房屋價值為18萬元;小影由肖某撫養,教育經費及醫療費雙方自行協商,張某有探視孩子的權利。
考慮孩子成長的問題,夫妻倆向小影隱瞞了離婚的事情。
2010年6月,張某突然病故,未留遺囑。失去父親的小影很傷心,可她萬萬沒想到父親留下的這套房屋,會讓自己成為被告。
處理張某后事期間,張某父母向肖某索要房產證及兒子的死亡證明,遭到肖某的拒絕。
老倆口咨詢律師后,得知他們也有繼承兒子房產的權利,便將孫女小影起訴至法院。
一審法院作出判決:房屋歸張某的父母共同所有,原告支付被告小影補償款72000元。
法律公正 女童受關愛
接到判決,肖某不服,上訴至烏市中級人民法院。她希望法院照顧未成年人,給小影一個溫暖的家。
二審法院開庭審理期間,小影給法庭寫了一封信:“尊敬的法官,我因為要上課,所以不能到庭。爸爸去年因病去世,讓我回烏市上學的夢破滅了。爸爸去世后,媽媽與我相依為命,她每天起早貪黑、含辛茹苦打工掙錢供養我。我努力學習,就是想將來為國家和社會多盡一份力量。我夢想能夠到烏市的好學校接受教育,我和媽媽在烏市沒有住所,盼望法院能圓我這個夢想。”
孩子情真意切的心聲,讓法官深感保護未成年人的責任重大。經過調查取證和綜合評判,法官認為,小影在繼承遺產時,作為未成年人應予以照顧,房屋判歸小影繼承,更有利于孩子今后能夠享受到優質教育。
今年6月,法院作出終審判決:撤銷一審法院的民事判決;烏市某區的房屋由小影繼承。小影分別給付爺爺、奶奶房屋折價款各6萬元。
接到判決,張某父母表示接受,肖某也表示今年9月將把孩子轉回烏市上學。
此案的主審法官接受采訪時說:“此案表面上看是房屋權屬問題,實際上牽涉到孩子享受良好教育的權利。二審進行改判后,既體現了法律對未成年人的關愛,又維護了兩位老人的合法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