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日常生活中,針對小區物業公司的糾紛不少,例如物業公司究竟有無資質、服務水平高低不同、公共管理設施到底誰來修等等問題,常常因無人評判而矛盾升級。8月1日起正式實施的《北京市物業管理行業專家管理辦法》規定,北京將建立物業管理行業專家制度,參與物業質量
百姓日常生活中,針對小區物業公司的糾紛不少,例如物業公司究竟有無資質、服務水平高低不同、公共管理設施到底誰來修等等問題,常常因無人評判而矛盾升級。8月1日起正式實施的《北京市物業管理行業專家管理辦法》規定,北京將建立物業管理行業專家制度,參與物業質量、服務收費、物業交接等評估。(中國新聞網)
物業公司有無資質,房管部門查一查自己頒發的資質證書就知道了,有必要請什么物業管理行業專家來考證嗎?至于物業服務水平如何,也不必勞煩專家,只要對照物業服務合同,就能一目了然。公共管理設施的維修責任物業服務合同中一般也早已明確,究竟是物業公司支付維修費用還是用小區維修基金支付。這些事情本來就應該由監管部門來評判,無人評判的不正常現象只能說是相關部門的失職。
很難想象,基本上由物業管理行業工作人員及與其有密切關系的房屋建設、房屋安全使用管理等行業工作人員組成的物業管理行業專家隊伍能公平的調處小區物業糾紛。當業主和小區物業發生矛盾時,同屬物業管理行業的專家們不僅很難支持業主的維權行為,反而可能利用監管部門賦予其的特殊身份將原本的物業管理潛規則公開化。就象銀行業協會肯定會支持跨行取款手續費上漲一樣,作為同行的物業管理行業專家們也不會站在業主一邊,而是會堅定的捍衛本行業的利益。北京市住建委的這一做法不僅無助于解決日益增多的小區物業糾紛,反而有可能助長部分物業公司的囂張氣焰,使其毫無顧忌的侵害業主合法權益。
物業質量、服務收費、物業交接等評估涉及小區物業管理的重大事項不能讓物業管理行業單方面說了算,應該多聽聽業主的意見。但《北京市物業管理行業專家管理辦法》卻等于將這本該屬于監管部門的權利拱手交給了物業管理行業工作人員,讓物業管理行業對這些事務有了更大的發言權。而作為消費者,業主一方對于這些涉及自身利益的重大事項卻依然沒有任何發言權。
物業管理行業糾紛多的根本原因就是缺少監管所致,面對數量眾多的小區物業糾紛,房管部門很少會依法處理,而多是采用居中協調的方式,充其量只起到了調解作用。在物業侵犯業主權益現象較為普遍的時候,監管部門的這種做法無疑是在變相偏袒物業公司。行業監管形同虛設,難怪很多物業公司敢明目張膽的損害業主權益了。相對于強勢的物業公司,業主要維權則困難得多。到法院起訴費時費力,監管部門又指望不上,只能采取不交物業費的方式進行變相抗爭,結果讓雙方矛盾進一步激化。
面對百姓普遍關注的小區物業糾紛處理問題,監管部門不應推卸責任,更不能將所謂的第三方評估變成物業管理行業的單方面評估。如果真要建立物業管理行業專家制度,那除了物業工作人員,還應邀請業主維權積極分子和法律專家、人大代表、政協委員、街道社區工作人員加入,以便讓物業管理行業專家的組成人員更具代表性,也可避免物業管理行業專家過多偏袒一方,讓這一制度更具公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