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2月現身蕪湖“膠囊旅館”試營業后,倍受熱捧,不少人慕名來到蕪湖,就是為了能體驗一下這個新鮮事物。然而,旅館遲遲辦不下營業執照讓旅館老板劉女士感到頭疼。日前,記者前往該旅館探訪時,劉女士興奮地告訴記者,如今“膠囊旅館”的相關證件都已經辦下來了,不再是無證經營了。
麻雀雖小五臟俱全
蕪湖“膠囊旅館”位于該市火車站附近的梅蓮路上,據旅館老板劉女士介紹,這間膠囊旅館是由一間90平方米的房子改建而成,分割為12個房間,最小的“膠囊間”只有兩平方米,這樣的“膠囊間”有兩間,其余是稍大一點的“韓式單標”和單人間。
要進入“膠囊間”需先爬上一條狹窄的樓梯,而樓上一條窄窄的走廊連接了四個房間,位于最里面的“膠囊間”內“麻雀雖小,五臟俱全”。房間內沒有站立的空間,地上只安放了一張床,電視置于床鋪腳前上方的臺面上,空調則安裝在側墻的頂部。而另一面側墻上則有鏡子、插座、寬帶插口等。在電視機后方還有一個窗戶,起到通風的效果。由于布局合理,設計精巧,“膠囊間”并沒有給人以壓抑之感。
不少旅客前來“嘗鮮”
記者采訪時,兩間“膠囊間”已經客滿,其中一位房客鄧先生來自廣東,是到蕪湖出差的,準備在“膠囊間”住兩天。鄧先生之所以選擇“膠囊間”是因為聽安徽的同事說起過,就想來體驗一下。“感覺還不錯,造型比較個性,而且也很便宜。”鄧先生告訴記者,對于像他這樣出差的,只是找個地方睡覺,有這么大的地方已經夠了。
但“膠囊旅館”也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記者采訪時兩名房客也參觀了一下比“膠囊間”稍大的“韓式單標”,最后還是覺得房間太小沒有入住。
劉女士告訴記者,“膠囊旅館”自去年12月份試營業以來,生意一直不錯,“不少人都是專程過來體驗‘膠囊間’的,同時,因為靠近火車站,旅館基本上每天都客滿,收益不錯。 ”
幾經波折領到營業執照
“膠囊旅館”一經媒體報道后,名聲大噪,在網上甚至被評為“最實用小旅館”。但是與北京“膠囊公寓”被指“不符合規定”的情況相似,蕪湖“膠囊旅館”開門迎客后,也一直未領到營業執照。當地公安機關認為旅館的客房及上下樓梯、過道空間太過狹小,萬一發生火災等險情,人員得不到及時疏散和救援,因此一直沒有頒發《特種行業許可證》,而營業執照也因此擱淺。
“我們這里雖然小,但是很安全,經過公安機關的勘察、審批之后,我們還是拿到了證件。 ”劉女士告訴記者,旅社已于今年3月2日拿到了《特種行業許可證》,之后又分別拿到了《衛生許可證》、《營業執照》和《稅務登記證》。
劉女士認為,“膠囊旅館”之所以能夠做下去,是因為人們在“膠囊間”里住上兩三天沒什么問題,如果一直住著就會覺得單調、壓抑,所以她沒有選擇做成“膠囊公寓”。劉女士向記者透露,“膠囊旅館”的營業狀況還要經過一段時間觀察,如果情況比較好,她還想擴大店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