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目前,杭州市的不少小區樓盤都已經過了新一輪的業主委員會選舉,產生了新一屆業主委員會。記者在一些小區的業主委員會調查中發現,當選的委員們絕大多數都是60歲以上的退休人員,中青年業主鳳毛麟角。而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許多社區自己的網上論壇人氣卻很旺,年輕的業主一有問題就在論壇上發帖詢問和投訴,以求通過網絡發表自己的意見。案例業委會的停車方案讓有車業主不滿家住杭州城北某小區的曾先生不久前在社區網上論壇里發了一個帖子。他在帖子里說:由于私家車數量不斷增加,最近小區開始重新劃分停車位。對此,業主委員會在與物管協商時提出的意見是,小區內的私家車數量越來越多,難以管理,而且還存在安全問題。為了改善小區的停車狀況,可以將每輛車每個月100元的停車費提高到150元,并通過抽簽方式決定固定車位,沒有獲得固定車位的,即使是小區的住戶也不能將汽車停放在小區內。曾先生在帖子里說,業主委員會提出的這個停車規定,根本沒考慮到他這樣的有車一族的煩惱。帖子在社區論壇上得到了不少人的贊同。“如果是固定車位,車位的車主不停車的時候,也不讓其他車子停,那按照目前小區的汽車保有量,起碼有一半的車子不能停進小區里。而同時,這個車位空著,就成了一種資源浪費,如果讓車位流動起來,先到先停,停車的數量起碼可以增加幾成。”提出意見的小區業主們都認為,業主委員會的成員看到更多的是停車帶來的負面影響,所以以“禁”字作為前提,采用一刀切的方法,把車子阻擋在小區之外。而年輕業主們都希望確保自己的停車位,所以覺得“疏導”更科學、更符合他們利益。在沒有渠道表達自己的想法的情況下,他們選擇通過網絡尋找“盟友”。分析“老齡化”業委會缺乏代表性為什么代表業主權益的業委會,與業主的訴求會如此不同?有業主指出,這是因為業委會的主要成員年齡偏大,無法代表年輕業主。“業主委員會的成員都上了年紀,都不用開車,沒有停車的‘切膚之痛’,自然希望停進來的車越少越好,而不是想怎么才能讓更多的車停進小區。”記者從不少街道和社區居委會了解到,目前杭州小區業主委員會的老齡化現象很普遍,一般業委會的成員都在60歲以上,50多歲已經算“年輕”了,以退休人員為主,在職的業主很少,年輕人更是幾乎絕跡。但另一方面,在小區內居住的年輕人不在少數,有些新建小區的住戶更是以中青年人為主。由于年輕人與中老年人在生活方式和小區管理理念等方面都存在差異,使得業委會在開展工作時,很容易與業主產生摩擦,比如上面提到的停車問題。杭州翠苑三區業主委員會的主任朱東來是一位年過六十的退休干部。他告訴記者,在小區的業主委員會里,他算是“壯勞力”了。溝通是業委會成員的一項重要工作,但是和年輕業主溝通真的很難。“只有差不多年紀的人,交流起來會容易一點。”“其實,我們都想讓年輕人多多參與,但是也要他們自愿才行。現在的年輕人,工作壓力大,社會活動多,多數時間都很難找到人。”沒有時間也沒有精力關心社區事務是年輕人的普遍問題。朱東來分析:“管理事務太繁瑣,每天要和看似雞毛蒜皮的事情打交道,而且還是義務勞動。這對于年輕人來說,也缺乏吸引力。“觀點年齡不是問題,關鍵是能力浙江大學客座教授、物業管理專家郭魯川指出,業主的結構發生變化,業主委員會也應該隨著形勢發展和變化。社區物業管理目前趨向于專業化和年輕化,業主委員會也應該注入一些新鮮的力量。選舉小區業委會,應該考慮業委會成員各方面條件的合理配置,這樣業委會才更具代表性,更能妥善維護全體居民的利益,使小區生活環境更和諧。此外,網絡既然是年輕業主們都喜歡的平臺,不妨借助社區論壇來吸引年輕人共同參與小區管理。在杭州德加社區的業主委員會里,只有兩個是退休人員,其他都是中青年業主。業主委員會主任李味奇表示,業委會要發揮作用,成員都是年紀大的人不行,但是沒有他們也不行。業委會的組成人員,反映了服務對象的要求,所以必須具備四方面的條件:一是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二是有奉獻精神;三是具備專業知識;四是具備溝通的能力。這些條件都是因人而異的,而不是看年齡的大小。李味奇認為,年長者可能在專業知識方面和觀念上面和年輕人有一些距離,但是在社會經驗、閱歷、參與社會事務精力和溝通能力上的優勢卻也是年輕人無法比擬的,所以,最好的業主委員會是要“老中青”結合的,不過這種理想的狀態在目前很難實現,就需要業主委員會成員之間,還有與業主之間加強溝通和交流了。
微信號復制成功
微信號:lawyer02164
請返回微信添加朋友,粘貼微信號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