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買期房的三個風險增大 購買期房的三個風險增大
前些日子,經中國人民銀行批準,各金融機構正式提高了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共收縮了可貸資金約1100多億元。國務院下發通知,將房地產開發固定資產投資項目(不包含經濟適用房)資本金比例從20%提高到35%及以上。五一長假期間,銀監會緊急叫停貸款。在商業銀行不斷收緊房產信貸的同時,銀監會也會加強對房產信托的監管力度。
房地產金融調控措施頻頻出臺,引起了業界的廣泛關注。各媒體也紛紛報道這些調控措施會對高度依賴金融支持的房產商造成什么樣的影響?開發貸款比例、規模緊縮之后,開發商的融資方向何去何從?
但是,該政策的出臺,對一般的商品房購買者會帶來什么影響,確少媒體關注。
貸款買房投資的“歡樂時光”已經成為過去
央行要求提高存款準備金率,也就是從總量上減少了金融機構的可貸資金。提高存款準備金率是央行的一個總量控制政策,此次估計會減少金融機構大約1100億元的可貸資金。
盡管有專家稱“雖然銀行的資金投放量減少了,但并不能說給房地產行業的貸款份額就減少了1但是,房地產行業所需資金將進一步吃緊的趨勢,已經在業內基本達成共識。既然廉價、充分的資金供應市場已經結束;那么,對于購房投資者來講,應該注意金融政策變動和利率浮動等帶來得風險。從前的貸款越多、買房越多越賺錢的“歡樂時光”已經過去。即便買房自住者也應當關注金融政策調整帶來的風險,特別是購買期房者。
買期房的三個風險增大
付款風險
為控制個人房貸風險,中國銀監會日前出臺《商業銀行房地產貸款風險管理指引(征求意見稿)》,要求將每筆個人住房貸款和月房產支出與收入比控制在50%以下(含50%),月所有債務支出與收入比控制在55%以下(含55%),并要求商業銀行對收入真實性進行調查。如果真的從收入真實性進行實施的話,將會有一部分購房者不能獲得或者不能足額獲得支付房價的貸款。五一長假后,貸款利率是否提高,尚不明朗。但是在控制金融風險的呼聲中,銀行肯定會從嚴審查。如果購買者不切實際地簽訂了房屋買賣合同,購房者就有不能按時支付房款的違約風險。如果購買者不能從其他渠道籌集房款,將有被追究違約責任的風險,并因此遭受損失。其實,敏感的媒體已經注意到這一點,《時尚》雜志兩周前就已經約我寫了遇到這種情況如何處理的稿子。
不能交付房屋風險
房地產開發是資金密集性行業,去年人民銀行就出臺政策要求對土地開發、高檔房地產項目的貸款項目進行限制,現在資金供應總量減少。房地產投資資本金比例的提高,銀行也會加強對在建項目風險的審視。這樣必然造成建設資金不足。一旦資金鏈斷裂,出現建設工程“爛尾”,買受人的購買的標的即房屋落空,買受人的損失將是極其慘重的。
權利沖突帶來的風險
由于資金吃緊,開發商有可能在借款和建設單位墊資下完成工程。如果按揭貸款門檻提高,開發商預售房屋受阻,開發商沒有足夠的資金按期償付貸款或者施工單位的工程款。施工單位可以按照合同法的規定,行使建設工程的法定抵押權(也有稱優先權);銀行可以行使抵押權。造成買受人無法受到房屋或者沒法得到具有完整權利的房屋。
買房前,作好預算,根據自己的支付能力和收入水平買合適的房屋。對自己的支付能力和收入水平應當有合理的預期。以免預期過高,造成損失。
購買即將完工交付的房屋。期房越是臨近交工,風險會越校
購買具有資金實力的大房地產開發商的房屋。規模大的開發商,資本信用好,比較容易獲得資金。抗風險能力強。
聘請中介機構提供專業意見。很多購房者初次買房。缺乏經驗,更難識別風險。這種消費者最好聘請一個顧問尋求幫助。盡管多花一些成本,但是可以降低風險。
購買期房的三個風險增大 購買期房的三個風險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