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買的房子竟然是被抵押在銀行的,連合同都簽不了。”近日,有網友向新鄉房產網小編反映,他早前在新鄉某樓盤交了十幾萬元的首付,并由開發商出具了收據,但遲遲未簽訂購房合同。在他多次向置業顧問詢問催促后,置業顧問回復說由于房子作為在建工程抵押給了銀行,需要“解凍”后才能簽訂購房合同,這是怎么回事呢?
小編通過查詢資料發現,該項目于2014年上半年將部分在建工程抵押給銀行,取得了部分貸款用于工程繼續建造,那么在遇到這種情況時我們應該怎么做呢?這樣的房子能買嗎?
什么是在建工程抵押?
在建工程抵押,指抵押人為取得工程繼續建造資金的貸款,以其合法方式取得的土地使用權連同在建工程的投入資產,以不轉移占有的方式抵押給銀行作為償還貸款履行擔保的行為。即開發商為了取得繼續建造的資金,將在建工程抵押給了銀行。
抵押后的房產還可以買賣嗎?
一般來說,在建工程抵押和商品房預售是不可以共存的,商品房一旦銷售,開發商必須與銀行解除抵押關系,否則,購房者將無法取得房屋產權,也就會出現上面網友遇到的情況。但在現實情況中,常常是開發商在建工程抵押后,依然在進行商品房的銷售,此時,即使簽訂了購房合同,也只是抵押主體由開發商轉為購房者。目前并沒有明確規定抵押房產不可買賣,但須通知抵押權人和買房人,不得隱瞞在建工程已經抵押的事實。
購買此類房子的風險是什么?
主要風險在于,由于開發商與銀行簽訂的是擔保合同,倘若開發商因為資金問題無法繼續履行貸款合同,而按《擔保法》規定,銀行行使抵押權時,必將牽涉到無辜的購房者,購房者即便已付清了房款,也無法取得該房的所有權,而只能作為普通的債權人向開發商要求賠償,并無法優先受償。
不過,目前銷售中針對部分在售房源做在建工程抵押是一個普遍現象。一般來講,只要開發商明確告知房屋情況,購買在建工程抵押的房子不會對消費者產生實質性的危害。小編建議,遇到這種情況時可以耐心等待正式購房合同的簽訂,盡量購買現房準現房,以規避風險。買賣合同一旦進入房地產交易管理部門進行登記,則表示產權基本安全。對購房者來說,購買抵押房與其他房源程序一致,需要注意合同登記、銀行簽署抵押協議的時間跨度的問題。購房者要留意,如果預售許可證上的備注一欄中,開發商將整層物業或整體面積抵押的話,則這種情況解押難度大些;如果是將部分面積抵押的話,則解押速度較快,可相對放心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