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日,《不動產統一登記條例》“落地”,一直處于“走鋼絲”的小產權房也引發了爭議。低價但違規的小產權房能轉“正”嗎?北京小產權房能買嗎?專家們表示,小產權房作為違法建筑,從目前來看,國家是不會承認其合法權益的,無論是居住還是投資,都將會承擔翻倍的市場風險,并且風險將永遠存在。
北京的小產權房主要集中在昌平、順義、懷柔、密云等郊區,價格相比市區要低很多。在北京天價房價壓力下,“小產權房”的價格優勢非常誘人,很多人會選擇在北京買小產權房。但是小產權房自誕生之日起,就沒有過“正式身份”,相關部門多次重申小產權房不得登記發證。北京小產權房能買嗎?購買小產權房風險在哪里?一起看看專家對小產權房的解讀。
閆濤(觀察家智庫專家 ):小產權房如果轉正對購買商品房的人來說是不公平的
小產權房既不經過備案,也不經過銷售產權辦理,因此沒法統計它的存在面積。如果國家讓小產權房“轉正”,那么實際上就對購買商品房的人來說是不公平的;若是不“轉正”的話,畢竟有那么大的積壓,我個人認為國家在小產權房這件事情是不會放開的。
小產權房作為特定的時代的產物,它的風險將永遠存在。小產權房長期處在尷尬的市場境地下,住小產權房和買小產權房,都是有風險的。而小產權房的擁有者,花了比別人更少的錢,卻獲得了和別人一樣的居住資格。換句話說,你得到的更多,那你就需要付出更多,而付出的就是比別人承擔更多的風險。
作為國家已經定性的非法違建,小產權房是沒有出路,并且還要承擔翻倍市場風險。小產權房作為非法違建,這要看國家這把刀什么時候落下來,就算這把刀沒落下來,那么也會一直掛在頭上。
林春柏(四川廣力律師事務所律師):小產權沒有合法身份 既不能正常交易 還面臨被處理的風險
小產權房本身不是一個法律的概念,嚴格按照法律規定,應該叫違法建筑。在建設過程中,違背了有關土地使用、房屋建設等一系列法律法規。小產權房沒有合法身份,就不是合法財產,不能正常交易、也不能抵押貸款,理論上還面臨被作為違法建筑撤掉的風險。北京市2013年就清理認定83個在建在售的小產權房項目,總建筑面積約381萬平方米。
商品房的開發,需向政府購買土地使用權,繳納土地出讓金。在開發建設過程中,還需要繳納各種稅費,政府也要對開發建設的個個環節予以監督管理。而小產權房的建設,往往直接從村委會或鄉政府“購買”或租賃土地,土地的性質通常不是國有土地而是集體土地,在修建過程中往往也繞過規劃建設部門的監督管理。
政府沒有從小產權房建設和銷售中收到依法應當收取的稅費,所以政府對小產權房轉正積極性不足。而所謂的小產權房補繳稅費,只是理論上的,很多小產權房的修建人,早就拿錢走人了,找不到人補繳。如果不補繳直接宣布轉正,對其他購買商品房的業主,造成“守法吃虧”的狀況,又是不公平的。
小產權房作為違法建筑,雖然一刀切的“拆除”不太可能出現,但從目前來看,國家是不會承認其合法權益的。并且作為特定時代的產物,小產權房無論是居住還是投資,將會承擔翻倍的市場風險,并且風險將永遠存在。看了這么多,相信各位看客對于“北京小產權能買嗎”這個問題已經有了自己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