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女士的買房困擾
隨著房地產的不斷升溫,26歲的王女士夫妻也禁不住想擁有屬于自己的家。她說:“現在我們夫妻二人年收入約5萬元,生活費等消耗約在2.4萬元至3萬元,這樣,我們每年節余大概在2萬元至2.6萬元。現在,我們的房子是租的,月租金600元。我倆正考慮購買新房,并計劃兩年內生育小孩。但我們只有8萬元存款,還貸對未來生活是否會造成影響,我也拿不準,所以該買不該買房還很猶豫。”
如此計劃不現實
帶著王女士的疑問,記者請交行理財師艾女士對她家的財務狀況進行了分析。他們相中的那套房子售價26萬,新房的首期付款大概是8萬元。而且,新房的裝修、及其他相關開銷,最少要在5萬。如果他們貸款18萬元20年還清,每月還貸的支出每月約1100元,而且其上升趨勢仍在延續。在這種情況下,他們需要慎重考慮購買新房所帶來的財務負擔。此外,考慮到他們目前已籌劃兩年內生育等相關的事宜,例如3人家庭的日常開支每月2000元、孩子上幼兒園每月1000余元的費用等。而從長遠來說養育小孩的資金更是不能不及早計劃。
所以,雖然他們的年收入在5萬元,也屬于中等收入人群了,但從實際情況來看,如果他們按照計劃——即短時間內既購買大房子,又生兒育女的話,恐怕每月收入與支出相抵,沒有多余周轉資金,經濟壓力會很大。
謀劃到位生活輕松
在進行以上分析后,如何進行積極而又穩健的投資計劃,去實現買房和要孩子的理財目標呢?
建議一: 降低購房標準
不妨先購置一處建面年限在1989年之后的、面積在四五十平方米的小戶型二手住房,售價在15萬元左右。這樣,她不但可省下近萬元的進戶費,也可節省下一部分裝修費。在付出4.5萬元的首付款之后,一般來說兩萬元足以使舊屋煥新顏,將租房時家里的電器、家具搬進新家即可。如此這般后,她手里還可擁有1.5萬元的存款。同時,她可利用住房公積金貸款10萬元,如選擇20年貸款期限,她每月需償還銀行貸款約600余元,經濟壓力較小。如想進一步減輕還貸壓力,還可在貸款兩個月之后,用公積金賬戶里的余額沖抵貸款本金或提取裝修款。
建議二:理財手段多樣化
如果王女士夫妻就要一步到位住進理想的住房,那么他們應以穩健型的積累為主,盡量規避風險,不宜進行激進型的投機。假設他們日后生活上相對要比較節省,以下幾點建議可供他們參考。
應有3萬元應急金:這對日后增強家庭的抗風險能力有很大幫助,可以較為從容地應對將來的生活;再者,足夠的應急金,對一個家庭而言,是非常必要的。
穩健投資:選擇投資品種的要求是在能獲得較高收益率的同時,必須保證較強的流動性和本金的安全性。因此,他們可以將大部分的儲蓄購買“現金增值基金”,這既能獲得比銀行存款高的利息,也容易變現。此外,適當選擇投資黃金、債券等低風險理財品種,當金融資產上升到一定比例后,也可以考慮適當增加股票等其他方面的投資。
如此這般持續理財,她家的小金庫額度預計在4年后即可達到18~20萬元。此時,再作購房、育兒計劃。
建議三:讓房子跟著人走
如果夫妻二人不想推遲育兒計劃,那么就不妨改變理財觀念,讓房子跟著人走。在懷孕期、育兒初期,可在王女士單位附近租房,這樣她上班、照顧孩子較為方便;當孩子上幼兒園時,可在幼兒園及她單位的中間地帶租房;孩子上學后,便可將家搬到學校附近……因為房子是為人服務的,我們要最大限度地利用房子,而不是為其所累。中國人喜歡花一生的積蓄置一套不動產,一輩子呆在一個地方不動,最后反而受房子的拖累,想換房也沒有機會或經濟能力。其實,租房不僅是一種生活態度,也是一種理財之道。目前一些人毅然決定賣掉自己僅有的一套房,開始“顛沛流離”的租房生涯。他們住在別人的房子里,用賣掉房子的錢投資做自己想做的事。
微信號復制成功
微信號:lawyer02164
請返回微信添加朋友,粘貼微信號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