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一区_亚洲欧美一区二区在线观看_性开放网站_中文字幕在线一区_中文一区二区_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公司

今天是04月28日
免費咨詢熱線
133-700-11000
相鄰關系糾紛的實踐特點與法律難點
發布時間:2017-05-16 03:16:00作者: 上海律師網瀏覽量:1,076 ℃

  一、相鄰關系概述

  相鄰關系是指相互毗鄰的不動產所有人或使用人之間在行使所有權或使用權時,因相互間給予便利或接受限制所發生的權利義務關系。《民法通則》第83條規定,不動產的相鄰各方,應當按照有利生產、方便生活、團結互助、公平合理的精神,正確處理截水、排水、通行、通風、采光等方面的相鄰關系。給相對方造成妨礙或者損失的,應當停止侵害,排除妨礙,賠償損失。該法條可視為對相鄰關系的原則性規定。雖然之后的司法解釋及《物權法》對該條內容有所擴充,但并未突破第八十三條的基本精神。在司法實踐中,涉及相鄰關系的糾紛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案由,即相鄰關系糾紛與排除妨害糾紛。另外還有一小部分以損害賠償糾紛的案由立案審理。但不管何種案由立案,相鄰關系糾紛都呈現了一系列的其他案件所不具有的獨特特征和難點。而這些特征和難點也使得法院的審判的艱難得以凸顯。

  二、案件特點

  1、爭議類型集中在與建筑物內部相關聯的相鄰關系糾紛。按照我國現有的相鄰權的法律規定,相鄰關系一般可分為:

  (1)相鄰截水、排水、流水、用水關系;

  (2)相鄰通風、采光關系;3、相鄰通行關系;

  (3)相鄰損害賠償關系。

  而作為青島市的中心城區,市南區部分老城區存在住房密度相對較大、居住空間相對有限的狀況,因同一建筑物內的居民也發生糾紛和摩擦而導致的相鄰關系糾紛,在市南法院所有相鄰關系案件的類型中所占比例最大,占兩年案件總數的76.47%。相鄰權本身就是對所有權或使用權的一種限制或擴張,必然涉及對建筑物內部的專有部分、共有部分的權利之爭。對于建筑物內部的相鄰關系糾紛可進一步分為兩大類,一是所有權人或使用權人在專有部分因裝修、安裝防盜門、改變管道線路或因年久失修等,導致相鄰方房屋結構受損、屋面滲漏水、存在安全隱患,這部分在市南法院相鄰關系糾紛案件中所占比例為35.29%;二是在共有部分非法搭建、非法占用、安裝空調外掛機等影響相鄰方通行、采光、生活環境等,這一原因在市南法院相鄰關系糾紛案件所占比例為41.18%。而涉及其他不動產權利的如采光妨害、不可量物妨害(如煙塵、噪音、放射物等)的其他原因引發的相鄰關系糾紛在市南法院為23.52%。

  2、案件主體以自然人間訴訟為主

  相鄰關系的主體是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不動產所有人或使用人,因此作為相鄰關系的主體范圍也十分的廣泛,包括自然人、法人、個體工商戶、個體私營企業、承包經營戶等。而在市南法院所涉及的相鄰關系案件中,兩個或兩個以上自然人之間的糾紛占所有案件總量的85.88%,原、被告一方涉及法人或其他組織的僅占8.23%,原、被告雙方均涉及法人或其他組織的僅占5.89%。

  3、老城區、學區房為糾紛發生主要地點

  市南區是新老城區并立的特殊城區,在這兩年所有的相鄰關系案件中,發生在老城區及二十年以上房齡的老房子內的糾紛占到市南法院相鄰關系糾紛兩年案件總數的62.35%。其中,2008年28起,占2008年案件總數的59.57%,2009年25起,占2009年案件總數的65.79%。究其原因,一方面是老城區房子年久失修,房屋質量較差,在遇到自然災害或裝修不當時容易造成雨水滲漏等危害相鄰權人的問題;二是因為老城區住宅空間相對狹小,設施配套相對不足,容易引發亂搭建、違章建筑等侵害相鄰權人生活空間的矛盾;三是老城區內有許多傳統學區房,區域內購房、租房市場繁榮導致人員流動性大,缺乏對房屋的長期關注與維護,在產生侵害相鄰權人的情況下難以及時維修,易導致矛盾激化。

  4、案件訴訟標的額小,但矛盾尖銳,結案難了事

  相鄰關系糾紛涉及的金額標的額并不大,當事人的訴訟請求多以排除妨礙、恢復原狀為主,直接要求賠償損失的并不多,數額也不大。但此類案件的當事人,長期共同生活在具有一定聯系性的空間內,抬頭不見低頭見,且訴訟涉及當事人的不動產利益,與群眾的日常生活密切相關,一些當事人處于長期矛盾中,情緒對立嚴重,利益沖突尖銳,矛盾難以調和。因此,在2008及2009年兩年市南法院的相鄰關系糾紛案件中,出現多起結案后因問題尚未解決或新問題出現而再次起訴的案件,這類案件占兩年案件總數的17.65%,甚至出現在一起案件結束后,被告另案起訴原告的案件,因此結案難了事成為相鄰關系糾紛的一大特點。

  三、審判難點

  1、法律規定的原則性與審判實踐的具體性要求間的沖突

  我國的相鄰關系的法律規則主要規定在《民法通則》及其相關司法解釋以及《物權法》上。比較于本文涉及的相鄰關系,將于2010年7月1日起施行的《侵權責任法》,雖然就侵權行為的一般規定、責任構成和責任方式作出規定,這些規定在相鄰關系糾紛的處理中肯定應當適用,但該法更多的傾向于特殊類型的侵權及歸責原則、責任承擔等方面進行法律界定。《民法通則》也僅僅規定了處理相鄰關系的一般性原則,即有利生產、方便生活、團結互助、公平合理。而《民通解釋》與《物權法》上的內容雖對《民法通則》有所擴充,但法律條文均未超過十條,大大少于其他國家的相關法律規定。且《民通解釋》與《物權法》的規定內容相對重復,欠缺對具體標準的把握,尤其對發生在城市的相鄰關系的具體規定更顯簡單。例如,在通風、采光相鄰關系中,建筑物與建筑物應有多大的間隔及間隔比例標準,噪音的可容忍范圍、相鄰侵權責任是否為過錯責任、有無免責事由等,在目前的法律規定上均為空白。這導致法官在審理相鄰關系案件時需要大量的運用自由裁量權,一是對自身審判權的使用造成困難,二是因缺乏相應的參照標準易造成當事人的不服判等不利因素。因此,如何更好的準確理解與適用民事法律對相鄰關系責任構成及承擔方式的規定,是相鄰關系糾紛審判中的一大難點。

  2、調解困難

  相鄰關系糾紛本質上是一種權利的限制與擴張糾紛,對一方權利的限制即意味著一方權利的擴張;而一方權利的擴張也意味著對一方權利的限制。由于這類案件沖突的雙方日常居住空間較為接近,日常接觸較為頻繁,為避免對方借機尋釁、施加報復,相鄰方在受到侵害時,通常愿意加以忍受、不愿主張其權利。因此,一旦到法院起訴,則意味著雙方矛盾較為尖銳,調解工作難以進行。同時,正由于日常接觸較為頻繁,原、被告間難免有些其他積怨,導致問題更加復雜化。以市南法院2008年、2009年的相鄰關系糾紛為例,該類案件以調解結案的均為6起,僅占兩年結案總數的13.64%和20.69%。例如在市南法院的某一案件中,因夏天暴雨,導致二樓、三樓均發生漏雨現象,而二樓其中一戶居民則將三樓三戶居民共同起訴為被告,要求維修并賠償損失。后經過調解,原告提出由樓上三家各賠償300元的調解方案,在兩家同意的情況下,其中一戶堅決不同意調解。究其原因,并不是調解數額的問題,關鍵在于該兩戶居民平時關系不佳,在言語上多有沖突,因此該被告擔心出錢賠償后會導致日后再產生摩擦時在氣勢上輸于原告,因此一直拒絕賠償。

  3、執行困難

  相鄰關系糾紛的訴訟請求多以停止侵害、排除妨礙居多,故在實際判決中經常會涉及到對房屋及其附屬設施的案件的改造、修復、拆除、清理居多,因此相鄰關系糾紛的判決執行就顯得特別困難。有的當事人在判決生效后不主動履行;有的當事人履行了部分義務,其余則不履行;有的被執行人在面對執行人員時會將違章部分進行拆除,但當執行人員離開后,則會予以恢復,當事人只得重新申請執行或重新起訴;有的判決中僅用“恢復原狀”作為裁判主文,導致執行標準不明確,這些都增加了相鄰關系糾紛案件的執行難度。例如在市南法院的某一案件中,原、被告系七樓鄰居,被告私自在樓梯部位搭建了一處三、四平米的小屋,遮擋住了防火器械及通風窗口,原告在協商不成的情況下來法院起訴,法院判決拆除私自搭建部分并恢復原狀。因被告拒絕履行義務,原告又申請執行,被告在執行人員的監督下拆除了部分私自搭建建筑,但在幾個月后不但在原私搭建筑基礎上重新蓋起新的小屋,而且擴大規模加蓋房屋,嚴重影響原告的生活空間與生活安全,故原告再次起訴。但第二次訴訟時,被告將房屋出租,本人下落不明,多方聯系無果,不出庭應訴,為審判、調解及執行都增加了困難。

  4、專業知識的缺乏與鑒定評估的不利因素

  審理相鄰關系案件常常需要確定損害發生的原因、因果關系、損害程度、修復費用等事項,其中的很多事項牽涉到專業知識,如房屋結構、管道鋪設、噪聲指標等,而對審判員本身而言,由于專業的限制,不可能對這些專業內容有深入的掌握,因此需要委托專業機構進行鑒定。但損害原因、損害程度及維修費用的評估通常又屬于不同的評估機構,而鑒定機構進行鑒定時間一般需要幾個月甚至更長時間,拖延了訴訟時間。鑒定費用更是動輒數千元,經常超出當事人的爭議標的,委托鑒定也并不能真正維護當事人的利益。相鄰關系的案件,無論是辦案人員還是鑒定機構的專業人員,均需要到現場進行勘驗,經常會遇到當事人不配合勘驗、阻撓等。即使鑒定機構出具了鑒定結論,有時候也僅能證明損害程度,不能證明損害結果與相鄰方行為的因果聯系,對審判幫助有限。而以上不利因素,均對相鄰關系糾紛的審判造成了困難。

  四、處理原則

  1、明確物權歸屬,定份止爭

  相鄰關系問題從根本上說應該是一個物權問題,所謂定份止爭,要想止爭,必須先定份。對相鄰關系問題而言,一些問題的產生根源就在于對物權歸屬問題的爭議,尤其涉及到哪些部分屬于專有,哪些部分屬于共有,問題尤為復雜。我國物權法專有部分與共有部分的區分雖然沒有明確規定,但最新的《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建筑物區分所有權糾紛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對此作出了較為明確的規定,指出建筑區劃內符合下列條件的房屋,以及車位、攤位等特定空間,應當認定為物權法第六章所稱的專有部分:(一)具有構造上的獨立性,能夠明確區分;(二)具有利用上的獨立性,可以排他使用;(三)能夠登記成為特定業主所有權的客體。該三項標準不應孤立來看,而是應該同時具備,方可認定為專有部分。而在具體司法程序的認定過程中,該三項標準可具體為:是否是獨立的部分;是否具有獨立的出入口;是否屬于合法建筑。另外,該司法解釋規定,規劃上專屬于特定房屋,且建設單位銷售時已經根據規劃列入該特定房屋買賣合同中的露臺等,應當認定為物權法第六章所稱專有部分的組成部分。概括起來就是有規劃、有合同。而既不屬于業主專有也不屬于市政公用部分的,就應認定為共有部分。通常來說,對專有部分的使用只要不侵害共有部分的使用、不侵害他人的專有部分的使用,就不應輕易認定為非法,而應對其使用權利進行保護。對具體案件而言,如果爭議一方的物權占用、使用、處分是基于其專有物權部分,而且也未有證據證明該使用范圍超過其專有部分,則一般不能認定其侵權。對共有部分,則應按照以下第二項原則——合理利用原則進行處理。

  2、合理利用

  實際在相鄰案件的民事審判中,真正針對專有部分發生糾紛的較少,大多數的案件發生爭議還是針對的共有部分。既不屬于業主專有也不屬于市政公用部分的,就應認定為共有部分。但具體來說,共有部分應分為兩大類:一是法定共有,即涉及物權法所規定的物業服務用房、公用設施等;另一部分即自然共有部分,即在司法解釋中所列舉的包括建筑物的基礎、承重結構、外墻、屋頂等基本結構部分,通道、樓梯、大堂等公共通行部分,消防、公共照明等附屬設施、設備,避難層、設備層或者設備間等結構部分。所謂的天然共有部分,也就是構造這個建筑物所必須的,是指從小區建設成立之后,就不可能歸為個人所有,也不能由開發商把這個部分拿走的部分。該部分的爭議,主要涉及使用權限的大小,相鄰方誰使用的多了一些、誰使用的少了一些、使用的方式方法達不成一致所引發的矛盾。因此,在處理時必須遵循合理利用原則。所謂合理利用,首先不能違反法律、法規、管理規約、不能損害他人合法權益。比如說,利用其專有部分相對應的外墻面等共有部分的,不應認定為侵權;但如果利用到了他人專有部分所對應的外墻部分,則具有侵權的可能性:空調可以安裝在自己房屋的外墻上,但有的空調主機安放在別人的外墻外,占了別人的位置,就不能叫做合理。對此,《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建筑物區分所有權糾紛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十五條對“損害他人合法權益”有較為明確的規定,在審判中必須大膽應用。合理使用的第二個標準,應該是利益分享的合理性。比如,利用屋頂共有部分晾曬衣物或安裝太陽能熱水器,使個人生活獲益、便利,應在合理范圍之內,但如果是擅自安裝廣告或利用屋頂進行其他盈利性活動,收益歸個人所有,則無法認定為利用的合理性。總之,處理相鄰關系問題,首先應明確爭議目標的物權歸屬性,確定使用方使用權利的合法性,再判斷其使用方式、方法的合理性,合法性與合理性的統一,是處理相鄰關系案件的基本原則。

  五、具體解決措施

  1、完善城市化過程中的相鄰關系法律規定

  我國關于相鄰關系的法律規定一直存在規定過于原則、難以解決實踐中相鄰關系的民事糾紛的問題。尤其隨著城市化發展,城市相鄰關系糾紛日益增多,但法律上卻對此規定甚少,這為審判帶來了極大的難度。法官在裁判過程中,雖可通過調解、勘驗、經驗法則等方式方法的應用解決審判中的實際問題,但這種自由裁量缺乏必要的、具體的參照標準,容易造成尺度不一,進而造成當事人的不認可,難以到達息訟的目的。因此在今后,應加強對不動產相鄰關系的制度研究,將相鄰關系的中的各種權利、義務關系由法律作出明確規定,做到相鄰關系中的物權法定,減少審判的隨意性。在完善立法的過程中,我國可以學習其他國家已經成型的立法。例如,在相鄰建筑物構建方面,《日本民法典》就規定,建造建筑物,應自疆界線起保留五十厘米以上的距離;與人違反前款規定進行建筑時,鄰地所有人可讓其廢止或變更建筑。但是自建筑著手起經過一年,或其建筑竣工后,只能請求損害賠償,該規定既明確了兩建筑物之間的距離,并且明確了兩種責任承擔方式的適用時間范圍。該種明確的法律規定方式值得我國借鑒。再例如,在有關煙塵、氣味、噪音等不可量物侵入的法律規定上,《瑞士民法典》則規定“依土地的位置或性質,或依當地習慣屬于未鄰人所不能容忍的去年概況的,尤其應為嚴禁”,而我國臺灣地區民法典則規定“其侵入輕微或按土地形狀、地方習慣、認為相當者,不在此限”。兩部法律從正反兩方面規定了對不可量物進行進行自由裁量的依據。此外,關于相鄰關系的歸責方式與免責情況也在審判實踐中適用不統一。《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第一百零二條規定了相鄰房屋滴水糾紛適用過錯責任,而我國的民訴法及相關解釋,也沒有對相鄰關系糾紛的歸責原則作進一步規定,《物權法》第九十二條對用水、排水、通行、鋪設管線造成損害時僅規定造成損害的應給予賠償,雖有人認為這體現了相鄰關系的無過錯歸責原則,但筆者認為該規定并不明確。實踐中,也有很多當事人以自己無過錯為由進行抗辯,對審判、尤其是調解、釋法工作造成阻礙,筆者建議,法律應將相鄰關系的歸責原則進行明確規定,由于相鄰關系標的額小和鑒定成本高昂的特點,建議立法明確規定為無過錯責任或過錯推定責任,可以達到避免鑒定、為當事人節約訴訟成本的法律效果。此外,對于補償標準,也應該規定相應的計算標準與范圍,做到有法可依、計算明確。

  2、注重居委會、街道辦事處的調解作用

  相鄰關系糾紛的復雜性在于當事人心態的復雜,有的確實是為了恢復原有居住空間,但也有的是為了爭奪物質利益,或者是為了報復借機生事,或是因為往日積怨出氣。而法院就個案進行審理的時候,往往難以查清隱藏在具體案件背后的種種其他矛盾,即使能夠查清,限于訴訟的特殊性,不能判超訴請,故單純就該具體案件進行調解有時難以達到案結事了的目的,在單個案件結案后也容易因為其他糾紛未解決造成結案不能服判息訴。相比之下,居委會與街道辦事處的調解則有很多優勢。第一,居委會調解可以通過做當事人家人、朋友、鄰居等相熟人員的工作,間接做通當事人的工作,或通過與對方沖突矛盾對立情緒不嚴重的家人與對方的接觸,緩和、化解糾紛。比如在我院處理的某一案件中,在調解過程中我們了解到,與被告同住的父母愿意支付一部分賠償金以解決原、被告之間的糾紛,鑒于此原告也同意撤訴,但被告本人因為一些案外原因堅決不同意賠償,也因為被告的態度導致原告堅決不撤訴。如果訴前通過居委會調解,被告父母可以支付部分賠償金給原告,也許就可以避免訴訟的發生。第二,居委會與街道辦事處工作人員,相比法院法官與法院其他工作人員而言,與當事人日常接觸較多,對爭議現場及爭議標的的歷史也比較了解,更容易通過各種相熟人員側面了解爭議背后的情況,將當事人的一些相關糾紛進行一攬子調解,找出一個利益最優化的解決方案。調解的過程其實也是當事人利益的一種博弈過程,在相關人員之間有多種糾紛的情況下,當事人為了爭取某種利益或擴大某種利益也會愿意適當放棄另一部分利益,此時,就容易達成調解的目的,而且在對多種矛盾綜合下的一攬子調解,有利于最終化解當事人矛盾。

  3、與行政執法部門配合,重視事前救濟,增強事后執行力度

  訴訟是一種事后救濟手段,有時需要花費高昂成本,不利于當事人經濟的解決問題。而相鄰關系的一些問題,其實可以通過行政行為的預先介入,達到化解糾紛的目的。例如一些老房子因為年久失修,造成漏雨發霉,可以通過街道辦事處找房管部門,動用公用的房屋維修基金進行修繕,這既有利于問題的解決,也可避免相鄰方在面對面的訴訟過程中增加對立情緒。再比如,在對房屋頂層或外墻進行其他用途前,可以通過召開業主大會或與全體業主就使用費用等進行協商,避免事后發生糾紛。同時規范完善行政審批、環境評估、行政復議、行政申訴制度,通過多種方式解決糾紛,避免最后的司法手段的介入。而在面對強制拆除、恢復原狀的判決過程中,法院有時也難以單獨履行職責,需要其他行業、其他部門配合、協助與支持,才能真正的解決問題。當然,一些當事人選擇民事訴訟作為救濟手段,是因為過去長期的“官本位”思想導致不愿直接與行政部門打交道,或在與行政部門溝通并未取得預期效果的情況下的不得已選擇,但相信隨著我國行政部門的服務性職能越來越被強調,嚴格依法行政,達到有法必依,執法必嚴,一些相鄰關系的解決方式也會日益多元化,訴訟也將不會是當事人的必然選擇。

  4、注重現場勘驗與經驗法則的應用

  相鄰關系是來源于實踐的問題,最終也必然通過實踐的方式去解決,這就需要審判人員注重現場勘驗與經驗法則的應用。在相鄰關系案件中,當事人會提供照片、錄像、圖紙等證據證明自己的主張,但這些平面的證據并不能讓審判人員對損害的事實產生直觀感受,因此必須要進行現場的實地勘察。在勘驗過程中,一方面可以更清楚的感受到損害是否對當事人產生了不利后果、影響大小,可以在雙方的對話中對損害發生的原因、因果關系有個初步的認識,更可以通過現場勘驗接觸其他鄰居、居委會等人員,聽取他們的意見,為合理裁判做好基礎。另一方面,在實地的現場勘驗也是調解的另一次有利機會,法官與當事人邊走邊看邊溝通的過程中,比在法庭上正襟危坐的調解更加沒有距離感,更容易讓人信服、利于溝通。通過現場勘驗之后,審判人員會對糾紛的產生、狀況大致做到心中有數,在接下來的審判中就要大膽應用經驗法則,節省訴訟成本,做出公正裁判。法律習慣本身就是法律淵源的一種,而從有利于生活秩序穩定和和睦鄰里關系的考慮,習慣與經驗也是相鄰關系案件要考慮的重要因素。例如,對公共通道的使用是否是符合日常習慣的,是否超過了其他樓層的程度,噪音的產生是否超在一般人可忍受范圍內;再例如,樓上裝修,樓下發生漏水現象,如果被告不能舉證證明與其無關,則根據經驗法則可推定漏水是由被告裝修所造成的。如遇到賠償損失的訴訟請求,原、被告對數額達不成一致意見,可以通過找尋雙方都認可的維修部門議價的方式確定修繕費用,減少申請評估帶來的時間、金錢的損耗。如遇到不配合現場勘驗或評估的當事人,也可以利用《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的規定,由阻礙方當事人直接承擔不利后果。現場勘驗與經驗法則的應用是相互補充的。如判斷所受侵害是否超過必要限度,應考慮受害方的特殊感受。而經過現場勘驗,發現受害人家有老人、小孩或特殊疾病者,對侵害事實的感受特別敏感的,在應用經驗法則時就應該多加注意,考慮其特殊感受。

  5、建立社區法庭制度,創新糾紛解決機制,促進社區和諧

  在城市,由于人口居住的社區化,導致人口以居住地為中心會產生一系列的矛盾與糾紛,其中就包括因相鄰關系而產生的糾紛。而這類社區的矛盾糾紛案件基本上都要在基層解決。因此,在現行基層法院人員緊缺的情況下,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進行調查、取證、調解、做群眾的工作是非常困難的。基于這種狀況,就必須積極的探索新的糾紛解決機制來快速的處理這類問題。近日來,市南法院就針對青島市西部云南路片區居住人群結構復雜、矛盾糾紛較多、處理難度較大的特點,著手創建了新社區法庭。即在市南區的云南路設立一個社區法庭,抽出對審判、調解等有豐富經驗的法官到社區法庭任職,并通過與居民委員會、街道辦等的相互聯動機制,處理云南路周邊的地區的居民的各種矛盾。通過社區法庭制度,一方面達到社區事務處理的專門化、專業化效果、另一方面因社區法庭緊鄰相近的社區,對社區內發生的事情及時了解、及時處理,將矛盾化解在社區,消除在萌芽狀態。

  總之,相鄰關系是來源于實踐的問題,最終也只能通過實踐去解決;相鄰關系的解決,既要重視法律效果,更重要的是重視社會效果,要符合人之常情、社會常理,決不能機械的適用法律,而要使用靈活的裁判方式和機動的調解模式。審判過程中,應注重判決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加強執行力度,體現法律權威。更要通過各種方法、尋找糾紛的源頭,利用居委會、街道辦事處或其他行政機關的力量,協助解決其他糾紛,進而解決相鄰關系糾紛,促進社會和諧。

本文對我有幫助?點擊【右下角】的菜單里的"分享"按鈕分享給你的朋友們吧~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文章:
滬上找律師,就上滬律網~
上海律師咨詢熱線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三黄日本三级在线观看 |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国产 | 青青操精品 | 久久午夜宅男免费网站 | 国产精品久久现线拍久青草 | 国产精品亚洲精品影院 | 九九香蕉视频 | 国产精品99久久免费黑人 | 欧美性猛交一区二区三区精品 | 黄色一级网站 | 亚洲综合91社区精品福利 | 69视频在线看 | 99视频99| 在线观看毛片视频 | 免费午夜视频在线观看 | 欧美影视 | 国产丫丫视频私人影院 | xxxwww日本| 中文字幕免费在线看线人 | 国产性色视频在线高清 | 久久婷婷人人澡人人爱91 | 九九九精品午夜在线观看 | 亚洲欧洲日本天天堂在线观看 |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毛片 | 欧美日韩一区二区高清视 | 国产三级欧美 | aa毛片 | 欧美一级久久 | 久久天天拍天天爱天天躁 | 久久国产精品久久精 | 欧美性bbbbbxxxxx | 黄 色带 电在线视频 | 国产特黄特色a级在线视频 国产特黄特色的大片观看免费视频 | 韩国三级夫妇交换2 | 国产伦一区二区三区高清 | 日韩黄在线观看免费视频 | 99成人精品 | 免费精品美女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 欧美激情视频二区三区 | a级国产乱理片在线观看 | 国产99er66在线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