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銀行方面介紹,2004年央行才允許商業銀行推出固定利率。由于固定利率在設計時比同期浮動利率略高,只要央行加一次息,它的優勢就立即顯現出來。但是一旦降息,反而讓選擇它的客戶吃了虧。以一家商業銀行的固貸利率為例,10年期固定房貸利率為6.93%,經歷兩次降息后,對應的優惠浮動利率為6.35%,兩者相差58個基點。假設貸款20萬元,如果不再繼續降息,每月還款額相差60元,總還款額相差7000元左右,如果央行繼續出臺降息政策,固貸一族的利息損失將更多。
但已經選擇了固定利率的客戶,能不能在央行宣布降息后,轉換成浮動利率呢?記者電話采訪了幾家銀行,他們均表示,需要按照當初客戶所簽合同的具體條款而定,合同中若沒有寫明,一般是不允許進行轉換的。
光大銀行沈陽分行個貸中心主任陳世偉表示,固貸客戶如果覺得目前的利率過高,并預期繼續降息,可向銀行申請辦理提前還貸,并重新辦理浮動利率貸款業務,以減少息差。
浦發銀行理財師陳文龍告訴記者,使用固定利率貸款的客戶仍占少數。有的銀行規定,辦理了固定利率房貸的貸款者只要已經還貸滿一年,就可以選擇轉化為浮動利率,但是要交相應的違約金。違約金具體交多少要根據具體每筆貸款的情況來計算,對客戶來說,轉換是否劃算,要看他對未來降息的預期如何。
專家建議,選擇了固定利率房貸的市民可以去自己貸款的銀行找相關的業務經理進行測算,看看實際交的違約金到底要多少,如果成本不高,可以考慮轉換為浮動利率房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