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城市住房工作會議于昨天在杭州召開。與百姓息息相關的《浙江省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加強城市住房保障促進房地產業平穩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也于昨日正式出臺。
《意見》對百姓最關注的保障房、經濟適用房建設,不符合保障房條件又無力購買商品房的"夾心層""群體,及抑制房價過快增長都給予了重點闡述。
今年重點:""1313""安居工程
昨天的會議明確了2010年的工作重點是""1313""保障性安居工程,即新增廉租住房保障家庭1萬戶以上,新開工建設經濟適用住房300萬平方米以上,改造城市舊住宅區、危舊房100萬平方米以上,新開工建設其他政策性支持住房300萬平方米以上。
至2009年底,全省累計有5.4萬戶家庭享受了廉租住房保障,但只占城市家庭總數的1.1%;經濟適用住房累計保障約30萬戶,也只占城市家庭總數的6%,兩項合計只有7%。按""1313""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的進度,到2012年,就可以實現廉租住房、經濟適用住房逐步覆蓋到當地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0%以下的住房困難家庭的目標。
不差地不差錢,差決心
照浙江省副省長陳加元的說法,我省對保障性住房是""不差地也不差錢""。
先說地。據省國土資源廳統計,去年全省保障性住房用地供應1429.1公頃,占比為27.1%。按1:1.2的容積率計算,可建設保障性房源1715萬平方米,遠高于去年實際開工的332萬平方米。用地不成問題。
再看錢。到去年底,全省累計歸集廉租住房保障資金37.95億元,累計支出17.18億元,還有20.77億元資金沒有使用。甚至還有兩個設區市去年財政預算沒有安排一分錢于廉租住房建設。去年全省土地出讓金入庫數1960億元,按規定可提取廉租住房保障資金39.2億元,實際僅提取4億元,也有兩個設區市沒提取一分錢的土地出讓金收益用于廉租住房建設。
副省長陳加元說,保障房建設不差地不差錢,差的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決心。
接下來省政府將建立保障性住房建設資金落實情況報告檢查制度,對未按規定落實將廉租住房保障資金用于廉租住房建設的市縣政府進行問責,并采取相應的制約措施。同時對保障性住房用地不落實、擅自挪用土地指標的縣市政府也要采取相應的制約措施。
讓""夾心層""買得起商品房
隨著保障房的政策覆蓋面不斷擴大,政府還將以多樣化的方式滿足住房困難家庭的居住需求。
廉租住房主要是提高實物配租比例,通過產權置換以及租售結合等方式,既可解決住房保障對象擁有兩處住房和生活條件改善后退出難的問題,又可以增加他們的財產性收入。
經濟適用房要根據保障對象的實際情況,除供中等偏下收入家庭選購以外,還可以實行租賃、租買結合、先租后買以及貨幣補貼等不同方式,向既不符合廉租住房條件又無力購買經濟適用住房的住房困難家庭提供經濟適用(租賃)住房。
除了這部分""夾心層"",還有一部分既不符合住房保障房條件,又買不起普通商品住房的其他住房困難家庭,這部分人群呼聲越來越高。對這部分家庭,政府將以多渠道、多方式地幫助和支持他們解決居住問題。
一是""改造"",即結合城中村和園中村改造,加大對成片舊住宅區、危舊房和非成套住宅改造力度,加快改善城市困難家庭住房條件和居住環境。
二是""租賃"",即由政府主導建設公共租賃住房,主要用于滿足新就業大學畢業生、創業人員等暫時購買不起普通商品住房的群體。
三是""限價"",即統籌安排建設一定數量的限價商品房和農民工公寓,用于滿足當地城市其他住房困難家庭的自住普通住房需求,限價商品房套型建筑面積應以90平方米以下普通住宅為主。
規范房地產市場,抑制不合理需求
浙江省省長呂祖善在會議上指出,當前我省房地產市場的主要矛盾,不是供求矛盾,更突出的是結構性問題。
因此,今后將著力調整優化住房供應結構,加快中小套型、中低價位普通商品住房的建設和供給。金融機構要加大對這類住宅建設的信貸支持。普通商品住房供不應求、房價漲幅較大的城市,要著重增加中小套型、中低價位普通商品住房的用地供應,加大閑置土地清理力度,盤活和利用存量土地。
呂省長說,要加強房地產市場全過程監管。規范房地產開發企業資質和商品房預售資金的監管,嚴格規劃設計、施工許可管理,依法查處惡意炒作、炒賣房號、捂盤惜售等違法違規行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