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織者第三次召集見面會
找一幫人集資建房,未來生活的藍圖將會是:住上符合自己理想的房子,和一群意氣相投的人做鄰居,并得到也許是每平方米低于市場價格20%的市區房價……盡管不少人認為這只不過是“烏托邦”式的理想,但全國風起云涌的個人集資建房倡導者,仍執著地實踐著這個夢想。目前,市場對于個人集資建房持截然不同的兩種態度,購房專家舒可心認為,個人集資建房是對目前極不規范的房地產市場的反抗。社會意義遠大于經濟效益;建設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陳淮則表示:“這種形式不會成為市場主流,它需要很強的專業開發技術和專業管理能力,而并不是每個建房人都能駕馭市場風險。”
沸沸揚揚的個人集資建房活動正在京滬等大城市轟轟烈烈地進行著,與此同時,沈陽人吳卓發起的個人集資建房組織,2月26日舉行了第三次小型見面會。
據記者了解,參加會議人員主要是組織成員以及對此事感興趣、想買房的市民,其中包含了許多新加入者。
籌備辦公室近期成立據悉,開始籌備個人集資建房以來,組織者已在考慮擇地組建臨時辦公室,作為該組織進行前期籌備工作的辦公地點。同時,也可作為常設的咨詢接待處,為新加入者提供方便。
目前辦公室地點初步確定在市政府附近。
由于全國尚沒有個人集資建房的成功案例,眾多會員正在集思廣益,草擬可行性方案。據了解,該組織已經在 Q Q上建立了買地建房 D IY群,部分會員在此交流。吳卓也正在籌備建設一個專用網站,用于成員平時交流。
欲組建公司穩健發展
在此次見面會中,大家還就合作形式進行了研討,多數人認為組建公司受法律保護,將使建房工作更具可操作性。
與會成員非常重視資金安全問題,多數人建議參考北京方面的操作方式,也就是參與者將錢存到個人賬戶上,同時與銀行、集資建房團體共同簽署一個三方協議,既能保障個人資金安全,也能保證整個組織的共同利益。
由于詳細的資金流程環節復雜,牽涉較多的具體問題,最終還需擬訂詳細管理實施計劃。
至于個人集資建房行為最終能否成功,參與者表示重點還在于政府的態度、游戲規則與團隊協作。
專業人士表示,房地產開發是個極其復雜的過程,需要各方面人才及大量社會資源的調配。即使是企業開發行為,項目建設籌備期尚需要半年時間,這種集資建房組織從形成到最終實施,周期會更長。有關人士看法不一
針對沈城越來越熱的個人集資建房情況,記者咨詢了沈陽市城鄉建設委員會的工作人員,他并沒有表示此事不能操作。
而土地部門相關人士則認為,無論個人還是法人單位都能購買土地,但在獲取土地之后要成立項目公司,到建委注冊,才能從事開發建設。
他認為,不用申請特別優惠政策,只要按照正常開發模式實施開發就可以節省支付給開發企業的利潤額度。而房地產主管部門表示,集資建房可行,但這種形式操作難度較大,必須要接受市場化拿地、金融機構融資及公司化運作三大關口。
新聞鏈接
各地“個人集資建房”前赴后繼
[始作俑者]
微信號復制成功
微信號:lawyer02164
請返回微信添加朋友,粘貼微信號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