戶型從30平方米的單間配套,到80平方米的三室一廳不等。每一戶除了衛生間、廚房等基本功能一應俱全外,還刷了墻、鋪了瓷磚,進行了簡單裝修。入住前,房客再購置一些家具、電器,就能安居了。
每5戶居民,配有一個停車位。在容積率只有3.5—4.0的小區里,1/3都是綠地,閑下來的時候,居民還能在小區里的羽毛球場、乒乓球場、籃球場等場所活動。
走出小區,學校、百貨商場、大型連鎖超市更是一個都不會少。這些小區周邊布局有軌道交通,一些公交車線路更是直接在小區附近甚至門口停靠。
這里所有的配套設施,有些高檔樓盤可能都不會全部擁有。
它叫公租房,是我市從現在到未來將重點打造的保障性住房。
讓“夾心層”不再尷尬
住房保障是一項重大民生工程,目的是讓城鄉老百姓都有房子住。
去年底,隨著外環高速公路的全線貫通,我市也正式進入“外環時代”。
在內外環之間,我市規劃布局了21個聚居地。住在這里的,有新生代城市居民、大學畢業生、外來工作人員、新就業人群、城市中低收入居民等。
如何讓“夾心層”住有所居?
市委三屆七次全會作出《關于做好當前民生工作的決定》,把住房作為頭等民生大事,建立市場供給與政府保障并舉的“雙軌制”住房體系,進一步明確了“低端有保障、中端有市場、高端有約束”的住房調控思路。
在這一系列背景下,我市公租房項目從紙上藍圖變為現實,而且速度驚人。
主城7個月開工7個項目
全市超額完成任務
9月28日,主城區第7個公租房項目———茶園片區“城南家園”破土動工。它標志著全市公租房開工建設總規模已達1200萬平方米,超額完成全年1000萬平方米的計劃開工任務。
掐指一算,從今年2月28日第一個公租房項目“民心佳園”開工到現在,全市一共開工建設了7個公租房項目,包括鴛鴦、大竹林、華巖、西永、蔡家片區、西永園區及茶園片區。最早開建的“民心佳園”現在已有數十棟樓封頂。
市國土房管局負責人介紹,公租房管理暫行辦法實施細則已完成征求意見,將于近期印發并向社會公布。同時,公租房管理信息系統已建成,它能夠實現公租房從申請受理到住用監管的全流程信息化管理。
此外,主城首批將設24個初審站和申請點,各區接線連網工作正同步開展。
公租房永遠姓“公”
“公租房永遠姓‘公’。”市長黃奇帆曾如此定義它的屬性。但在住房市場化大背景下,怎樣保證這個基本前提?
首先公租房將由市政府和各區縣政府主導建設,國有投資集團持有產權,公租房管理局負責管理。
據介紹,今后我市將重點發展公共租賃住房,并通過公租房建設實現對廉租房、經濟適用房的整合。
同時,我市不會再單獨集中新建廉租房和經濟適用房,而是將其并入公共租賃住房體系中。另一方面,公租房可有條件地轉化為經濟適用房,承租者通過成本價購買后,轉換成有限產權的經濟適用房,可不再繳納租金。但購買者如果需要轉讓,只能以購房價加利息由政府公租房管理機構回購,再作為公共租賃住房流轉使用,“這樣一來,公租房的公有性就再次得到保障。”
微信號復制成功
微信號:lawyer02164
請返回微信添加朋友,粘貼微信號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