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市稅費降低后二手房買賣雙方的心態發生了分化,據各大中介公司反映,房東出于實際利益考慮,往往不愿過多讓利,最多把掛牌價調低5%,但購房者認為目前房價還是太貴,或者資金不足,砍價幅度往往超出賣家心理價位。
目前約有7成左右的購房客戶仍在市場邊緣游走:一方面是期待更多利好政策的出臺,另一方面則是等待房價水平的調整到位。記者在走訪時發現,快到年關二手市場逐漸活躍,成交量有了明顯提升,但業內人士認為,全面回暖還需等待。
砍價超賣家心理價位
張先生的房子以65萬的價格放在中介已經半年時間了,雖然看的人不少,但卻一直沒有成交。中介公司一直給他做思想工作,能否把價格再降低點,這樣出售會更容易。但張先生表示,現在買家砍價一口就是5萬,甚至10萬,已經遠遠超過他的心理承受。
記者從多家中介公司了解到,借著各種稅收減免的市場利好消息,目前二手房市場的掛牌價均確實有所下降。但很少有調低幅度超過5%的,而購房者則認為當前市場不好,價格理應更低一些,砍起價來“大刀闊斧”。買賣雙方的預期相差較大。在這種情況下,除少數急需賣房者愿意接受外,大部分交易因為談不攏而“擱淺”。
成交戶型呈漏斗形發展
雖然目前市場存在多重問題,但年底作為傳統的售房季節,二手房的成交量還是有明顯的回升。據合富置業數據顯示,與上月相比,二手市場在價格上出現回穩的勢頭,10月份該單價段的成交比例已超過60%,且以單價在3000~5000元/平方米之間的中價房為主力。
有意思的是,10月份二手房市場成交戶型成漏斗型發展,60平方米以下和120平方米以上的面積段買賣成交比例超過70%,而中間段90~120平方米二手房成交比例僅占20%,,60~90平方米面積段只占5%左右。據業內人士分析認為,這主要是受國際大環境影響,手中擁有多套物業的買家為了套現,將手中的物業拋售,盤源增多,買家的選擇空間增大,并且政府利好樓市的政策紛紛出臺,也給買家信心置業,年輕一族放棄租房生活而選擇買套自己的物業;同時,沒有資金壓力的投資型買家則趁機入市,不但可以挑得位置優越的物業,而且還可以淘得帶租約的物業,即買即可以收租。而120平方米以上的大戶型,受到改善型買家和東莞本地買家的青睞,有上升的勢頭。
銷量提升但未全面回暖
雖目前二手房市場較前幾個月略顯活躍,但在成交量上體現得不是特別明顯,遠未達到全面回暖的高度。東莞E屋不動產總經理楊俏表示,年底是傳統的買房季節,該買房的還得買房,這部分剛性需求是被逼出來的,但仍有大量的購房者在持幣待購。
他還認為,目前市場剛性需求客戶積聚,市場不缺潛在購買力,隨著普通住宅的新標準出臺以及稅費減免時間認定等進一步落實,預計年內將會出現一波成交小高峰,但離市場全面回暖還有很長一段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