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手房交易流程中最需要防范的就是中介交易這一環節,因為目前房地產經紀管理不規范,存在各種亂收費、陰陽合同等現象,所以,滬律網房地產法為您整理二手房中介交易防范七大點,助力二手房交易。
為幫助購房者了解二手房交易政策,保障合法權益,昨日,市國土資源房屋評估和經紀協會結合最近實施的《房地產經紀管理辦法》,在二手房交易中的七大環節發出風險提示,并就這些風險提出相應的規避辦法。
中介不規范
不規范中介通常不具備完善的工商營業執照、資質證書、備案證明等相關手續,從業人員素質和自身抗風險能力低,不重視企業品牌形象,一旦出現交易糾紛,消費者權益難以得到保證。
中介亂收費
中介機構通過混合標價、捆綁標價方式,在未征得委托人同意的情況下,收取交易傭金以外的其他費用。
首先看中介機構是否合法,有無《工商營業執照》、《房地產經紀機構資質證書》、《房地產經紀機構備案證明》;其次是看經紀人員是否具備《房地產經紀人注冊證書》、《房地產經紀人協理資格證書》等相關注冊信息;第三是看收費和服務是否公示,未公示的項目不得收費。
過戶其他房
中介機構利用一份看房協議,帶著購房者看多套房屋,將不是購房人看中的房屋過戶到購房人名下。
交房遇麻煩
交易完成后,因約定不清,相關水電氣等費用未結清、原房主戶籍未遷出的情況時有發生,購房人利益受損。
買到瑕疵房
中介機構不提示、不告知待售房屋瑕疵,甚至通過重新裝飾裝修掩飾其瑕疵,誘導購房人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購買帶有瑕疵的房屋。
首先查詢所購房屋權屬狀態,通過向房屋所在地交易登記中心查詢,確認該房屋是否存在抵押、查封等權利轉移受限制的情況;二是查詢所購房屋坐落是否與所看房屋一致,以免買錯房;三是查詢所購房屋面積是否與產權證上的面積一致,以免買到縮水房;四是查詢市政配套是否齊全,是否按商業物業繳納水電氣費;五是查詢房屋質量是否存在重大瑕疵,如房屋承重結構改動、樓板或墻壁滲水、隱蔽管線破損、下水管道銹蝕、戶外電線老化等。
誠意金陷阱
中介機構利用誠意金隨時可退的特點,設置誠意金在某一條件下可自動轉為定金的條款,誘導購房人繳納定金性質的誠意金。
簽訂任何書面協議要經中介機構蓋章和經紀人員簽字;簽訂《認購協議》的,應注意關于誠意金在何種約定條件下轉為定金的描述;簽訂《居間服務合同》的,只需支付居間服務傭金;中介機構提供按揭服務、權證代辦服務等其他服務的,需經當事人書面同意并另行簽訂書面服務合同。
買到差價房
中介機構通過業主委托公證的形式,安排利益相關人與購房人簽訂明顯高于委托價的房屋,獲取房屋差價;或通過簽訂包稅協議,以低報成交價方式獲取房屋轉移登記稅費差價。
不要輕信口頭承諾,任何重要約定都要簽訂書面協議,并經中介機構蓋章,持證經紀人員簽字;不要輕信私下服務,經紀人員流動性大,不能單獨承攬業務,難以承擔交易風險;不要輕信委托公證,因為辦理委托公證和不讓真正業主與購房人見面,是中介機構制造信息不對稱從而吃差價的常見手段。(記者 陳富勇)
以上二手房中介交易由滬律網房地產法整理,更多內容請點擊:二手房交易流程
房產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