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從近三年房價變化與對應的調控政策進行簡單了解,就會發現政策對房地產任何時候都不僅僅是刺激扶持或打壓那么簡單,因此買房前如何讀懂政策,尤其是調控政策,顯得更為必要。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買房人讀懂調控政策,不用遵守輿論規則或者專家的言論,而應從市場、土地、稅費、信貸四個方面進行較長周期的考慮。
一、站在政策角度審視市場
可以肯定的是普通住宅消費一直是政策所倡導的。但正因為政策倡導普通住宅消費,因此非政策范圍的產品,對于有購買力的消費者而言恰好是最優選擇,比如舒適三房。對于購買力有限的消費者而言,將只能遵守多層、小高層、高層的順序,再其次是從總價上來決定。
接下來的問題是你什么時候入市,如果僅從市場變化來解讀市場,你可能會隨大流或遵守觀望原則。但由于房子在伴隨經濟發展與通脹率完全吻合的特點,所以自住房完全不用看市場是否存在拐點,對投資性消費,如果持有也不用看市場是否波動,唯一值得思考的是帶有投機性質的投資消費,因為預期未來幾年都可能面臨出手。
二、差別化信貸要維護好自己的征信記錄
如果你知道資金有時間成本,如果你放在一個非常長的周期來看待買房占用的資金,你應該理解所謂差別性信貸實際是不存在的,因為伴隨經濟的波動,名義利率即使不動,實際利率也會伴隨經濟增速而發生實質變化。
因此,買房不要因為低利率或優惠利率的存在而沖動性購買,也不要因為買績優房提高利率而懊惱,長遠即一個還貸周期,基本利率水平是一致的,都關乎經濟成長環境,如果未來中國持續再發達十年,你的任何買房決策都不會錯。維護好自己的征信記錄,能夠從銀行貸到款,享受更多的優惠才是劃算的。
三、讀懂土地選好區位
土地對房價的影響是非常明顯的,一塊好的地段往往就出地王,同樣一塊鳥不拉屎的地方價格肯定是不一樣的。房子終歸是要住的,生活配套設施要齊全,否則房子也沒人要,所以讀懂土地選好區位非常重要。
帶動房價的力量來自土地,比如一塊大宗土地出讓給品牌開發商,這個開發商會遵守低開高走的策略,但在規模成本與產品差異方面會持續帶來區域產品品質提升與價格上漲。因此,當你看到擬購買的房子周邊區域已經存在大宗土地出讓給品牌開發商,則可以放心購買。這是一種對沖原理在房價反映上的表現。
房價在未來一段時間是否會發生劇烈波動,這也可從土地出讓分布規律來分析,如果一屆政府出讓的用地較多來自改造區域,則意味著未來房價會比較平滑,如果一味出讓邊緣用地大宗用地,則意味著未來房價會有一個較高的預期,原因很簡單,邊緣用地開發商會花費較多時間與精力來兌現市政資源,因此其未來成本轉嫁的內容會更豐富。
四、如何理解稅費優惠差異
須明確一點的是稅費差異主要指地方稅種,國稅談不上優惠差異或者變動,因為其制訂者是人大。那么地方稅費優惠有什么特點呢,一是階段性存在,另一是幅度遵守城市化進程,也就是說,如果一個城市正處于快速發展時期,那么優惠時間會長一些,房價波動也會少一些。
再者,地方稅的制訂期限往往與一屆政府的任期吻合,所以可以按五年周期來理解,如果你認為五年的優惠期間你認為稅費減免是有意義的,那么可以考慮,否則不用考慮相關稅費減免在買房過程中的方便性。
綜合起來看,如果一個城市,稅費優惠對普通住宅有較長周期的優惠政策,土地出讓主要集中于城市改造,市場處于緩慢上漲周期,自住消費比較旺盛,可以大膽進入,反之亦然。
微信號復制成功
微信號:lawyer02164
請返回微信添加朋友,粘貼微信號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