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的天氣就像我一位女同事的發型,老在不停地變,你永遠不知道她下一個形態會是什么樣子。早上起床時尚感到一絲絲涼意,于是我穿著毛衣去上班,卻沒想到還沒到中午我就直冒汗了;翌日,我吸取教訓,只穿一件襯衣,下午卻狂風大作,冷得我直打哆嗦。這弄得我真是無所
深圳的天氣就像我一位女同事的發型,老在不停地變,你永遠不知道她下一個形態會是什么樣子。早上起床時尚感到一絲絲涼意,于是我穿著毛衣去上班,卻沒想到還沒到中午我就直冒汗了;翌日,我吸取教訓,只穿一件襯衣,下午卻狂風大作,冷得我直打哆嗦。這弄得我真是無所適從了。
在這樣的春天里,深圳房地產市場的溫度也如天氣般難以琢磨,年前還是門可羅雀的售樓處,突然在幾天里變得熱鬧非凡。這是有數據為證的,據報道今年前幾個月,深圳一手房的交易量同比上漲了180%左右,日均成交200多套,這已經趕上2006、07兩年房地產狂熱時期的水平了。來自全國各地的消息,似乎也在告訴人們樓市的"小陽春"來了。難道房地產真的開始復蘇了?
我一向敬重的某報紙,這段日子的地產新聞版面,也讓我感覺十分陌生。一向在新聞報道上以客觀真實敢言著稱的該報,房地產新聞竟然是整篇幅的"某某樓盤漲價開盤依然成為日光盤"之類的文章,令我還以為自己讀的是廣告版面,但仔細看報眉,沒錯啊,是地產新聞啊。假如該報沒有"變節"的話,那房地產的形勢變化,也太像深圳的鬼天氣了。
我很想知道,那些在一天之內把開發商推出的樓盤全部搶光的購房者,到底都是些什么人。買房的無外乎兩大類人,一是自住者,一是投資者。細分的話,自主者還包括"剛需"和不太"剛"的"需",譬如急著結婚生孩子的主兒和想換個舒適窩兒的所謂二次置業者。投資者的目的大約也是兩類,有買來出租的,有炒房的。我相信,那些"搶房"的人肯定不單純是自主或者投資的某一類人,肯定是二者皆有,并且我的直覺是投資客不在少數。在商言商,在這里我只胡說一下,現在買房來投資是不是靠譜。
我一直認為,房產是否值得投資,歸根到底,要看房屋的租售比。這也是房產的投資價值所在,只有租金的回報額才能決定你所買的房子值不值那個價。炒房是一種不靠譜的投資方式,房產如果僅僅成為一種炒作的籌碼,即使炙手可熱,瘋狂過后也必然趨于平靜甚至冷落。這就像是股票一樣,中石油不是到過48元嗎,而現在只能在10元左右徘徊。言歸正傳,什么樣的租售比水平才值得投資呢?我以前的觀點是1:200,也就是說,200個月的租金能夠抵消房屋總價,那這個投資就是劃算的。現在,考慮到低利率時代的來臨,這個比例頂多放寬到1:250吧,而且不能再放寬了,畢竟利率不是一成不變的,也許過幾年國家又要進入加息通道呢。
然而,以目前的房價,深圳有哪個樓盤能夠達到這個租售比?以福田區香蜜湖片區一套120平方米單元房為例,房價大約200萬,而租金頂多可以拿到每月4000,也就是說,租售比為1:500,這樣的房價,能買來投資嗎?再來看看報紙報道的那個"日光盤":均價1.1萬元,一套84平方米的房子,加上各種費用,總價約95萬,而那個地段,這樣一套房子,租金大約為2500元,如此可以算出租售比為1:380,這也遠遠達不到1:250的水平啊。
我很能理解那些急于買房來自住的人們,畢竟剛需是實實在在的,何況溫總理此次在兩會上的表態、廣東的"十五條"等諸多因素,也著實讓觀望的人沉不住氣。房地產在現階段依然是我國的支柱產業,政府恐怕是不希望它蕭條下去的,房價還能跌到哪里去?安居方能樂業,買了就買了吧。至于投資,恐怕還是悠著點兒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