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房限轉、房貸收緊、網上備案交易等一系列政策法規的出臺,讓今年的國內樓市降了溫,但對于那些真正對住房有所需求和想改善居住條件的人來說,他們的購房愿望依然強烈,不少銷售行情火爆,個別區域樓盤公開發售前夕售樓處前出現徹夜排隊買樓現象。這就使購房者很難分
期房限轉、房貸收緊、網上備案交易等一系列政策法規的出臺,讓今年的國內樓市降了溫,但對于那些真正對住房有所需求和想改善居住條件的人來說,他們的購房愿望依然強烈,不少銷售行情火爆,個別區域樓盤公開發售前夕售樓處前出現徹夜排隊買樓現象。這就使購房者很難分清是開發商在“炒作”?還是樓盤真的熱銷。購房者若想買到稱心如意的樓,還是要多看、多想、多比較。隨著供需趨向平衡,還會有更多的新樓盤涌現,購房者切忌一時沖動,買下不如意的房子而悔恨不已。
“假熱銷”慣用五大騙術
中國人買東西向來有跟風湊熱鬧的從眾心理,因此一聽說哪個樓盤觀者如潮,或者幾個人搶一套房子,說實在的,對想買房的人來說想不動心都難,當然其前提是與自己理想中的地段、價位大致相符。就是抓住了消費者的這種盲從心理,開發商、代銷商們才有戲可演。下面就羅列幾個他們慣用招數,以警示各位。
騙術1
內部認購探虛實
從內部認購測溫度樓市沸騰之時,房產商賣房也煩惱,方方面面托關系講人情,不是求托兒降一點價,就是近水樓臺搶個內部認購從而不必舟車勞頓去日夜排隊。由此衍生出新樓盤開盤前的一種銷售手段——內部認購。在待售項目尚未獲得預售許可證的情況下,先行發售樓盤購買資格,這種缺乏保障的賣樓花,雖然后來被管理部門明令禁止,但是至今仍然流行。
開發商借內部認購來測試所開發樓盤溫度高低,并積累目標客戶。消費者也不妨順藤摸瓜,借此判斷樓盤是否熱銷。一般情況下樓盤項目的內部認購時間越短,做局的可能性越大。市場上經常可以看到,內部認購時間很短的樓盤,排隊的人鋪天蓋地,樓盤好像更熱銷,這其中多數有問題,如果一個新樓盤經過較長時間內部認購,就會積累相對有較多數量的目標客戶。這種情況下,想買房的人不妨多方打聽,結交其他準客戶,傾聽他們對樓盤的評價反應,從中即可了解到大部分買家對該樓盤的興趣意向。
相關鏈接
內部認購被明令禁止
建設部頒發的《商品房銷售管理辦法》第22條明確規定:“不符合商品房銷售條件的,開發企業不得銷售商品房,不得向買受人收取任何預訂款性質費用。”也就是說,“內部認購”等是違反國家相關法規的,并不受法律保護,如果發生糾紛,購房者難以維護自身的利益。
騙術2
推房技巧有門道/
在房子數量的推出和價格的制定上最關緊要,前者關系到售樓進程的快慢,后者決定了售樓利潤的厚薄。一般常用的策略是推出總量的四分之一或三分之一。而且,這里面所推單元也大有講究,通常的做法是揀最差的房型和樓層先出手,這樣一方面可聲稱那些好的單元已經“名花有主”,即所謂的“制造饑渴感”,另一方面還可以避免這些“丑女”到最后“待字閨中”。當然,這其中也要混雜一些好房型,否則會造成目標客戶的流失。
騙術3
房托兒造市花樣多
關注房地產市場的消費者心里都明白,為制造人氣、烘托氣氛,避免出現冷場,有的樓盤在開盤時會到外邊雇用一些人回來充當買家,這就是我們常說的房托兒。
當你來到一個熱火朝天的樓盤銷售現場,看到一堆人擠在樓盤的模型旁邊裝模作樣地說?“這個樓盤好啊,住在這里好,有小學,環境又像公園”。或者在看房巴士上遇到不少業主和買家都在互相交流說自己這房子買得好、買得值的時候,那你就有可能是遇上了“樓托兒”了。尤其在長假期的時候,樓托兒的重要性更大。買家在擁擠的樓盤現場,看到一個個“托兒”搶著下訂單的時候,從眾心理、怕“認輸”的心理,使得買家馬上加入搶下訂單的隊伍。
新盤雇“托兒”炒人氣,制造“假熱銷”現象已經很普遍。實際上一些確實熱銷的樓盤,雇“托兒”的現象也不少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