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析:有關未成年人作為房產業主的法律問題
李先生想把購買的房子登記在三歲兒子的名下,但是房產商說孩子太小,沒有簽合同的能力,合同只能與其父母親簽,房產證上也必須寫成父母親的名字。開發商說孩子因年紀小而不能當業主,到底對不對?如果孩子成為業主,法律上有什么具體的說法?
律師建議:
開發商說孩子年齡太小而不能當業主是不對的。未成年人雖然沒有獨立簽訂購房合同的能力,但是家長作為房產購買人可以將房產證上的名字署成未成年子女的名字。購買房產時,如果家長選擇的是一次性付款方式,在產權人一欄直接填寫孩子(未成年)的姓名,孩子便能成為獨立業主。辦房產證時只要其監護人出具有關證明手續即可將房產寫在自己孩子名下。但如果家長選擇了按揭貸款,則未成年子女不能成為獨立的產權人,房產只能是家長和未成年子女的共有產權。
未成年人成為房產產權人后,房產轉讓存在著很大障礙。一般來講,如果采取的是一次性付款,未成年人就是唯一的產權人,父母是未成年子女的監護人。根據《民法通則》規定:監護人只有保護被監護人財產的權力,而無處分財產的權力。這樣,父母在孩子未成年時將房產出售或抵押都相當困難。而事實上,房屋作為家庭的固定資產,算得上一項長遠的投資,在小孩成長期間萬一房產行情或家庭經濟等發生變化,這些“少年業主”遠不能做出應變之策,而家長又無權處置小孩名下的房產,屆時會非常被動。如果選擇按揭貸款方式,在貸款時又會遇到一定的麻煩:未成年人沒有還貸能力,貸款審批很難得以通過。
鑒于大多數家長把購置的房產直接登記到未成年子女的名下是為了規避將來可能征收的遺產稅,律師建議,父母在產權人一欄中填上自己和孩子的名字,以便申請按揭貸款;如果產權人一欄出現父(或母)和子女(未成年)的姓名,則表明此房產分屬父母與孩子(未成年),這樣,房產已經是在孩子(未成年)名義下的一部分財產,將來也不用繳納遺產稅,在房產處置問題上,家長在征得孩子同意上,具有絕對的優勢,不至于失去房產買賣的良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