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關房產新政即將松綁的話題在坊間熱議。根據公開消息,上海、南京、杭州、深圳等地的一些銀行正悄然改變此前三套房貸“原則上暫停發放”的做法,對第三套房貸重新“開閘”。證券時報就此采訪了相關研究人士和業內人士,他們分別從不同的角度進行了解析。
“就政策本身而言,地產新政無愧于‘史上最嚴’的稱號,但實際執行力度低于預期。”國信證券研究員區瑞明告訴證券時報記者。根據調研,早在6月底,深圳的一些商業銀行就對三套房開始松綁,上周,包括上海、南京等地的三套房貸政策也開始打折執行。
一位供職于地產央企的人士則稱,深圳執行新政應該還不錯,之所以出現銀行執行相關政策松動的現象,一方面是中介鉆政策空子,另一方面是銀行現在錢太多,利息差壓力過大。在該人士看來,雖然外地購房和三套房房貸有一定松動,但主要是民營銀行在做。
在深圳南山做房產中介的小米證實了上述說法。他表示,三套房貸政策對購房人的影響更多是在心理層面,“上個月我還給投資性客戶利用假離婚、借用他人身份證等方式獲取首套房貸;現在聽說三套房貸開始松動,客戶購房的預期會更加強烈。”
區瑞明認為,宏觀調控面臨的“兩難”問題增多,這被很多人視為未來宏觀政策松綁的一個信號。他表示,地產新政已實施近3個月,但部分城市房價仍在上漲,而投資者目前又缺乏新的投資渠道,不購房即意味著貨幣貶值;地產股在經過近一年的調整后,也被投資者看成了價值洼地。
湘財證券研究員張化東更是認為,三套房貸問題是對政策紅線的挑戰,標志意義重大;三套房貸政策是試金石,管理層對于三套房貸政策的反應,將昭示未來會出現所謂“二次調控”還是政策由從緊走向放松。
西南證券房地產行業分析師肖劍的看法則另辟蹊徑。他表示,從整體數據來,目前正處于政策瓶頸期,前期的政策調控效果還未顯現,因此,國家不大可能放寬此前的調控政策。在他看來,地產政策是中國宏觀經濟政策的先行指標,在宏觀形勢向好的背景下,宏觀政策趨緊往往從相關地產政策開始,而在宏觀形勢不佳的情況下,國家宏觀政策放寬也往往從相關地產政策開始松動。因此,今年下半年最好的情況是延續上半年的地產調控政策,如果下半年經濟增速放緩在管理層的容忍限度之內,則地產行業將很可能面臨比較大的緊縮。
另一位頗有實力的北京民營地產公司副總在接受證券時報記者采訪時也表示,僅從第三套房貸松動還不足以認定國家的地產調控政策將趨緩甚至出現轉折。他認為,此前暫停發放第三套房貸的政策不大好,是用行政命令取代市場化的調控措施,未來應該多用市場化手段對地產市場進行調控。記者 陳 鍇 吳中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