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盤點2010年的房地產市場,調控肯定是第一關鍵詞。從2010年1月10日的“國十一條”開始,幾乎每隔一個月就會有重大新政出爐。稅收、土地、信貸、整頓、限購等等,不一而足,能用的政策幾乎都用上了。
推薦閱讀:
新手買房注意事項
關于購房合同的常見疑問
商品房購房合同范本一
令人遺憾的是,不論是“國X條”,還是“限X令”,這些“史上最給力的政策”好像都失了效。這也再次印證了溫總理那句著名的預言,2010年是中國經濟進入新世紀以來最為復雜的一年,是經濟社會發展中“兩難”問題增多的一年。
對于大多數開發商而言,2010年的調控帶來的負面影響并不大。尤其是萬科保利們,均取得了輝煌的業績,萬科甚至只用了11個月就實現了銷售千億的目標。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2010年1-11月,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8.25億平方米,同比增長9.8%。商品房銷售額42300億,同比增長17.5%。
面對不斷加碼的調控和調控之后不斷攀升的房價,有網友慨嘆:調控之于開發商,神馬都是浮云。
那么,調控之于公眾呢?對于那些期待房價下跌的普通購房人來說,他們的希望化為了泡影,調控之于公眾,似乎也同樣變成了“浮云”。同樣是來自國家統計局的數字,2010年11月份,70個大中城市房價同比增長7.7%,環比則從9月起連漲了三個月。
當調控變成空調或者浮云,樓市唱多者暫時贏得了歡欣鼓舞,而公眾收獲的只是一個略有可悲的經驗教訓:中國的房地產調控只有一種結果,逢調必漲。
當然,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贊同“空調”或者“浮云”的說法。在部分專家眼中,“防止房價過快增長”才是官方、正版的調控目標,而“房價下跌”只不過是公眾對調控目標的誤讀,是山寨版。他們以正版的調控目標作為衡量標準,并以屢遭非議的統計局數字作比較后發現,房價連續數月同比漲幅下降,過快上漲的步伐已經被遏制,因此,他們認為,調控還是有一定效果的。盡管他們也承認調控的效果未達預期。
造成“調控未達預期”的一個重要背景是,流動性過剩。盡管今年的信貸總額比2009年已經收縮,但美國的量化寬松政策給全球包括中國的沖擊,加上7.5萬億信貸和一直說不清的海外熱錢,以及2009年4萬億投資和10萬億信貸形成的巨大資金量仍需繼續消化,多重因素疊加,形成的資金猛獸到處撕咬。從這個意義上說,高房價只不過是另一種形式的“豆你玩”、“蒜你狠”。這也說明,在投資渠道短期很難獲得實質性突破、全球通脹預期愈加強烈的背景下,房地產依然是資金對抗通脹的最佳選擇。
因此,高房價能否回歸合理水平,首先取決于對通脹的治理。2010年12月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為明年的宏觀經濟政策定下基調:即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央行連續加息和調高存款準備金率,這些措施都傳達出中央治理通脹的決心。可以預期的是,已經處于加息通道的貨幣政策,將有更大的空間和更靈活的操作手法。
對于中央能夠治理通脹的一個利好是,對于2011年的宏觀經濟形勢,多數經濟學家表示看好。對經濟頗有研究心得的任志強在2010年年底曾經樂觀地認為:“今年已經打下良好的基礎,可以肯定明年的經濟不會差。宏觀經濟樂觀看在8%–10%之間,至少不用擔心保八的問題。”經濟形勢趨好無疑會給“兩難”的貨幣政策松綁——起碼不用擔心經濟嚴重下滑了,中央制定政策時,可以更多地考慮為“治理通脹”、“調結構”、“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等目標來服務。因而,2011年,調控仍將成為房地產市場的關鍵詞之一,只不過另一個關鍵詞已經從“浮云”變成“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