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住小房子的,想換個地點好的、大一點兒的二手房住;年輕人想結婚、錢不多的先買個二手房湊合著。而在二手房交易中,市民遇到1988年后的房改房需要特別留心。王琦律師提醒,買房前要看清楚參加房改的時間,有公有證的,以家庭為單位只能是家庭共有房產。在房產部門交易時要清楚以什么價格買的,每種價格出示的手續是有區別的。
確定房價的合理性
當年職工參加房改購買房子時有三種情況:市場價、標準價和成本價。按市場價購買的房子,產權歸個人所有。按成本價購買的產權歸屬個人,但一般在5年后才可以進入市場進行交易,同時還要交納土地出讓補償金。按標準價購買的房屋,擁有部分產權,可以繼承,產權按照售房當年標準價占成本價的比重來確定。
了解產權的可靠性
確認擁有房屋產權的房主是否與賣房人是同一人,可到房管部門查詢產權證的真實性,要確認原單位是否允許轉賣,并了解房屋的性質。因為大部分公房進行房改時,原單位都保留優先回購權,并需了解是否已經按成本價補足分攤費用。
1988年國務院出臺了《在全國城鎮推行分期、分批住房制度改革方案的通知》。按規定,買房前,要拿到該房同住成年人同意該房上市、出售的書面意見和原產權單位是否保留或放棄部分產權的書面意見。
確認登記的面積和使用期限
在房產證中,包括建筑面積、使用面積和戶內實際面積;產權證上一般標明的是建筑面積、戶型、土地使用期限、是否已補分攤。另外,土地出讓金也是房改房必須交納的一項相關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