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買新房的人幾乎都有看樣板房的經歷,很多購房者買房前都將樣板間作為標準,買房后才發現樣板間與實際住房不符。如今,隨著房地產市場競爭愈加白熱化,樣板間成了開發商的商業“武器”,然而就在這些裝修得精致優美的樣板間里,隱藏著一些對顧客的“欺騙”。房產專家提醒消費者,購房時對樣板房應多加注意,學會從花哨的裝修中看出“門道”來。
高價配飾給樣板間增色
市民孫浩前段時間購房時,特意參觀了某小區的樣板房,看后頗為滿意。也正是被精致優美的樣板間所吸引,他購買了一套面積86平方米的房子,可裝修完工后才發現,效果與樣板間差別很大。“我當時很奇怪,為什么同樣的房子,我卻裝修不出樣板間的效果,后來才明白自己被忽悠了。”孫浩后來找過銷售經理,對方告訴他,樣板間所有的裝修材料幾乎都是“最好的”,而且是請設計師專門“量身定做”的。
與孫浩有同樣遭遇的購房者不少。走進時尚、漂亮的樣板間,很多看房者都會對屋子的氛圍和裝修贊嘆不已。一家房地產商銷售經理向記者透露,開發商做一個100平方米左右的樣板間,包括搭建外墻、設計和裝修材料,至少要60萬元以上。樣板間的裝修是開發商樓盤的門面,很多開發商都專門請知名設計師前來設計裝修,并且通過昂貴的高檔配飾,達到完美的裝飾風格。 “開發商下大力氣做樣板間要的就是逼真、生活化,讓購房者感覺一切很自然得體。”樣板間布置一方面要讓購房者有“以后住進來也可以是這樣”的想象,另一方面也可分散看房人的注意力,使看房人在建立起良好的第一印象后,忽略對其他細節的關注。
樣板間空間被放大
“看樣板間的時候我感覺空間面積很大,實際裝修后住進來才發現,空間遠沒有那么寬敞。”剛買新房不久的孫星說,自己買的是小戶型房子,特別看重空間,買房看樣板間時,感覺房子空間足夠用,可入住后才發現房間里的管線、衛生間里的上下水管道等設施,使得房間看上去很擁擠。
房產業內人士道出了其中的“貓膩”:樣板間里基本沒有管線、上下水管道等妨礙空間的物品,擺放的家具都比正常家庭使用的小一些,另外家具也大多是根據房間尺寸特制的,大多尺寸偏小,所以購房者自己購買家具時會感覺房間變得狹小。而且,一般家庭必備的柜子,很多開發商在樣板房中都盡量不用,以強化室內的整體效果。在這種情況下,樣板房會顯得比同樣大小的房屋使用面積大,也更為漂亮。樣板間還一般不配家電,有的也就是把平板電視、空調或烤箱擺上,其他的像洗衣機、電冰箱、熱水器等家電基本沒有,這樣看上去就會寬敞些。
除此之外,一些開發商為讓樣板間看上去更寬敞,會將房間做得比實際房間面積大一些,這經常被使用在小戶型樣板間上,不光是面積上擴大,高度也會增加。而多數購房者住進去后,不可能找出建筑圖紙并拿尺丈量面積,以驗證樣板房與出售房的面積是否相同,因此容易忽視這些細節。
購房者防止被迷惑
業內人士表示,目前一些開發商在商品房買賣合同后面附補充約定,說明樣板間不作為實際房屋銷售標準,而是以最終實物為準。作為消費者此時應提高警惕,很可能自家的房屋與樣板間差別很大。為避免吃“啞巴虧”,在購房時可以提出要求和開發商做明確約定,今后實際房屋和樣板間什么是一樣的、什么是不一樣的,可作為購房合同中的“補充條款”進行明確。另外,即使開發商聲稱一些裝修效果是一致的,消費者也應詳細約定相關內容:首先,無論是毛坯房還是精裝修,都要特別清楚地規定房屋的可使用面積和實際高度;其次,對于精裝修房還要特別注意,要約定裝修使用涂料、地磚、防盜門等設施的品牌、型號、質量、標準;如果開發商配送冰箱、整體衣柜、櫥柜、衛浴等產品,要約定好產品的品質、價位或品牌;最后,還要考慮到驗收方式和費用,以及違約處理辦法等。總之,樣板房不過是個“立體圖”,購房者不要被其“美麗外表”輕易迷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