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價——房展會上消費者往往會被較低的均價吸引,可自己看中的房子,戶型朝向都比較一般,也比均價高出許多。原來開發商打出的均價并不是這個項目所有樓的整體均價,而是其中價格最低和價格最高的房子的中間價。
樓層——售樓人員會介紹說高層樓房中九到十一層是好位置。然而其實這一高度正好屬于揚灰層,臟空氣到這個高度就會停頓。
綠化率——開發商會宣傳某小區綠化率高以吸引注重環境的購房者。但綠化率很多時候都存在虛構的成分。
房屋面積——房屋的宣傳面積與實測面積可能有出入。有的開發商會在測繪過程中做手腳,相差一兩個平方米是經常出現的。
房型——如果開發商在某樓盤的廣告中單獨印了某個房型,這個房型很可能是有問題賣不掉的。
物業——有的樓盤廣告會宣稱物業將由外資單位管理。通常開發商只會買外國物業公司的一個名字——物業顧問,這些外資物業公司通常只為單價在一萬元以上的樓盤服務,其他的其實都由本地公司來管理。
設計公司——不要相信某樓盤的建筑設計公司是美國或加拿大的。國家規定外資設計單位不能單獨進行樓盤的建筑設計,須外加一個國內公司來共同設計。弄個外國名字只是滿足部分消費者的崇洋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