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決定開始購買房子時,如何選擇樓盤是一個極其重要的環節。在選擇樓盤時,你所面對的可能是現房,也有可能是期房。無論你選擇的是期房還是現房,都要對以下幾個方面的事宜進行仔細調查。
對開發商的情況進行調查
在購買樓房時,如果選擇的是現房就容易了許多,房子就在那里,好與不好你一眼就能夠看得到。但目前銷售的樓房中絕大多數都是期房,再加上期房的價格要比現房的價格低一些,因此購房者大多選擇的是期房。
在選擇期房時就面臨著一個個的問題:房子的質量如何,能否按時拿到樓房的鑰匙……這些問題都來源于房地產開發商的情況,它包括了房地產開發商的信用和資金情況。
目前我國還沒有為房地產開發商建立信用等級檔案,這使購房者在調查開發商的信用時不是特別的方便。對于其他的方法需要購房者在日常的生活中多看、多聽、多問。平時多看看報紙,該開發商曾經開發過的樓盤是不是被媒體曝光過;在參觀樓盤時多聽聽別人對此樓盤的議論;多向周圍的朋友、同事或已經購買過該開發商房子的業主了解一些情況。
據統計,目前我國房地產中民營資本已占到整體的80%,但不管是民營企業還是國有企業,其資金來源有60%以上均來自銀行貸款。真正擁有投資房地產所需的法定最低資本金的開發商是不多的,擁有投資總額25%%的資金實力的開發商更是屈指可數。絕大多數開發商利用的是銀行的貸款錢、購房人支付的訂金和首付款。
調查開發商的資金情況是非常困難的,惟一的方法是委托律師調查開發商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的企業登記檔案,從檔案中記錄的企業注冊資金、流動資金等情況就可以看出開發商的真正實力來。
價格是不是你所能承受的
房子的價格是絕大多數購房者都要考慮的問題。在購買房子時,如果選擇一次性付款,一般開發商的優惠折扣會大一些。但如果不是你所承受得了的價格,即使你選擇的是按揭貸款,在以后的還貸中也會出現一定的困難,所以在購買房子時很多人還是將價格放在首要位置上進行考慮。
戶型結構是不是合理
房地產開發商為了追求高額的利潤,往往將面積很大的房子設計成房間很少的格局形式。比如一套140平方米的房子,設計成三室二廳是完全可行的,但很多房地產開發商卻設計成了兩室兩廳,如果購房者需要的就是三室二廳,那么只能買面積更大的房子了,一是造成購房時的資金壓力,二是房間內面積過大,為以后的日常清潔及繳納物業費用造成一定的負擔。
小區的環境和交通狀況
“花園式小區”好像已成為房地產開發商宣傳樓盤時必不可少的一句廣告語,購房者關注的應該是“花園式”的標準如何,園區內的綠化面積是否達到了“花園”標準,是否有中心廣場,是否有運動器械,是否有一定規模的業主會所,這些都要向開發商了解清楚。
交通狀況是影響入住率的一個很重要的因素。交通狀況不好,直接影響了購房者的工作和學習,沒有便捷的交通系統,每天在等車時都要花上十幾分鐘或更長的時間,如果時間來不及了就要叫出租車,對于這樣的樓盤在購買時是不是要同時考慮購買一部汽車。
出租的收益或升值的前景
買房是用來投資的,在選擇樓盤時還要考慮房子以后向外出租時的收益情況,及向外轉手時其升值的前景狀況。這時你就需要綜合考慮整個樓盤的地理位置、周圍的配套設施、樓盤的品牌效應等因素。
“五證”要齊全
當你決定簽合同時,一定要看到開發商的“五證”,即國有土地使用證、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建設工程開工證和開發商領取的產權證。“五證”齊全是商品房銷售的法定條件,看“五證”已成了一部分購房者的常識,但有些購房人往往只看預售許可證,不看其他“四證”,他們認為,開發商有了預售許可證就一定有其他“四證”。
但事實上,很多開發商正是利用購房者的這一正常的邏輯判斷而違反常規,有預售許可證,但缺少其他“四證”。“五證”中最重要的是國有土地使用證和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
開發商若真有“五證”,一定會把原件給你看,或者將“五證”當作宣傳材料懸掛或張貼在售樓大廳的醒目處。不拿出來或只有復印件,就會存在著一定的問題。如果開發商聲稱某個證件正在辦理之中,你不妨等一等;如果開發商說他銷售房子不需要某個證件,那一定是騙人的。
另外一點是,由于許多商品房的開發是由一個房地產開發公司進行,而銷售則由另一家代理商負責,所以購買此類期房時要看清代理商與開發商有無委托銷售協議,有售房協議的才可以放心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