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住房與城鄉建設部、中國人民銀行、銀監會發出通知,對商業房貸中二套房認定標準進行明確,不是以前普遍所認為的單一“認貸”或“認房”,而是更為嚴厲的“認房也認貸”,而且是以家庭為單位。相關機構統計數據顯示,以此為準有80%的交易房源將被認定為二套房。
政策解讀>>>
案例1
王先生目前住的一套房子上有他和父母的名字,目前到了適婚年齡的他希望再購置一套婚房。由于之前沒有動用過貸款,因此在看中楊浦一套房子之后,簽訂了購房合同。但是在申請貸款后,銀行告知,在房屋信息系統上有他的記錄,可能目前購房算作二套房。
業內分析
通知中明確,借款人首次申請利用貸款購買住房,但是在當地房屋登記信息系統中,其家庭已經登記有一套住房(及以上)的,將被認定為二套房(及以上)。家庭成員的范圍包括申請貸款人以及他的配偶和未成年子女。但是某銀行人士表示,產證上的未成年子女現今到了適婚年齡而再次購房是否被視為二套房目前還不確定。
案例2
吳先生原先手上有一套50平米的老公房,為了結婚,想買一套位于松江的面積在110平米的新房,在出售了老公房之后,吳先生申請貸款,但是卻被告知,由于之前申請過貸款,因此目前按照認房認貸的原則,就是要按照二套房來執行?
業內分析
“認貸”即借款人已利用貸款購買過一套(及以上)住房,又申請貸款購買住房。如果借款人此前貸款買的房子已賣了出去并還清貸款,此次買房是否算二套房(及以上),目前所有銀行表示還在等具體細則后的總行通知。
案例3
已婚的張小姐近日看中一套位于金山的住房,打算用作投資,原因是從征信系統上看,張小姐依然單身,目前丈夫名下的房子是在兩人婚前購置的,因此張小姐認為自己還有一個享受首套房優惠的名額。但是新政出臺后,銀行除了通過征信紀錄之外,還會通過面測、面談及居訪等形式,進行調查。
業內分析
根據新政,如果申請人已經買了房,但是在房屋登記信息系統中查不到信息的,銀行可通過查詢征信記錄、面測、面談(必要時居訪)等形式,盡責調查,以確認此次為二套房(及以上)。
記者從采訪中了解到,目前對認房認貸的執行,各個銀行的執行力度還不同,但是值得肯定的是,二套房在界定和貸款審批明顯從嚴,并且有趨緊的趨勢。
專家觀點
新政或誤傷改善型需求
對于此次二套房的明確定義,上海財經大學教授印堃華認為,現有的政策對于市場過于嚴厲。從二套房認房認貸來說,實際是誤傷了不少改善購房需求,而實際上在這部分人群中很多是梯度消費,被限制并不合理。其次,土地增值稅和預期中的房產稅,這部分成本最后會被轉嫁到購房者中,增加成本,從而抑制了成交量。但是另一方面,土地供給卻跟不上,嚴重影響了供給。這樣的結果很可能是成交上不去,價格下不來。
華東師范大學教授華偉則認為,二套房是微觀的調控,但目前調控者沒有把投資、改善以及初次購房群體分而治之,投資者成為最先占便宜,卻最后挨板子的群體,而一些首次購房和改善群體卻被誤傷,這與目前中央提倡的房地產健康合理發展是有悖的。對于目前提出的要增收土地增值稅,華偉個人持反對意見,因為這加重了稅收,增加開發商轉移稅收的動力,最后只能導致消費者來承擔高房價的后果。
四成網友認為合理
以家庭為單位的“認房又認貸”的措施堪稱史上最嚴厲,這無疑給成交低迷的樓市又潑了一盆冷水。但二套房貸的全面收緊在對炒房者的精確打擊的同時,是否會給改善型消費者帶來影響,導致購房計劃的改變?搜狐焦點網調查顯示,45%的網友表示“認房又認貸”的措施讓他們決定暫時擱置買房計劃,還有48%的網友認為房價將有小范圍的下降。另有53%的網友表示受這一措施的影響最大的是改善型消費者。在如何看待“按家庭成員擁有住房數認定二套房”這一規定時,59%的網友認為不合理,41%的網友認為合理。
在評估這一規定的影響時,53%的網友表示改善型消費者的影響最大,34%的網友認為受影響最大的是投機炒房者,還有13%的網友表示剛需將受到最大的影響。“認房又認貸”的政策推出后,45%的網友表示自己的買房計劃將先擱置一段時間,28%的網友“不打算買了”,還有27%的網友表示計劃不會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