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越來越近,一批一批的游子懷著各種各樣的心情,從全國各地奔赴家鄉。此時,買什么樣的禮品讓人糾結;給家人送什么禮物讓人糾結;買不到回家的車票更令人糾結。這且不說,現如今還有更糾結的呢!那就是回鄉置業的糾結。到底糾結在哪,糾結些什么呢?且看記者為你一一梳理開來。
故事一
在回與不回間徘徊
尹悅與老公是大學同學,畢業后雙雙留守深圳,在這個熟人不多的城市里,一來二往加之大大小小的照顧,兩人很快變得親密起來,并結成一段美滿姻緣。用他們的話來講,跟上節奏、趕上時髦,以愛情的名義裸婚了一把。目前,兩人月收入也有1萬,存款20萬,租住在一套兩室一廳里,要不是1年前寶寶的加入,小兩口日子還挺滋潤。“之前只有兩個人還不覺得,但現在有了孩子,就特別想穩定下來。其實很想在深圳買房,寶寶可以在身邊讀書,父母幫忙帶寶寶。但是現在深圳買房政策不穩,價格又太高,養孩子開支已經不小,隨著寶寶逐漸長大,上學啊、課外才藝培養將是一筆很大的開銷。都力不從心了,以后估計壓力更大”尹悅郁郁地說,真不知道是繼續留下來,還是回到家鄉去。
網友意見:
rose樂樂:在深圳混得下去就早點買,混不下去就早點回家,不要考慮太多浪費時間。
丹丹妞:如果短期內不打算回老家的話,就應該堅持在深圳買房。身邊有朋友在老家買的房,已經空置很多年了,現在還在頭痛應該怎么處理,朋友感嘆如果當年再堅持一下用那筆錢再湊點在深圳買了,現在的資產已經可以在老家買好幾套了!
專家建議:尹悅兩口是否回家置業是一個復雜問題,不僅關系到個人經濟實力的問題,還關系到個人工作或事業的發展。在“去”與“留”這個問題上,很多人一直很糾結。每個城市的產業與節奏都存在著差異,存在的機會也是不同的,只有權衡利弊。如果沒有很高的技能或學歷,建議還是回家發展。國際大都市,外面雖然繁華但也人才濟濟,競爭太強,只能做中下人群,幸福指數太低。
在外發展與回家建設這兩個論點之間就如同有一堵“圍墻”,不一定“里面的人想出去而外面的人想進來”,而外面的人們與里面的人們可謂是各有各的人生,而這種不同的人生就全憑自己的選擇,全憑自己的能力,全憑自己對面對未來的挑戰勇氣。
故事二
在買與不買中抉擇
“誰不說俺家鄉好”一句道出千千萬萬游子對家鄉的自豪之感與依戀,只不過家鄉再好,總會有不盡如人意的地方。這不,正在給父母選擇住房的李偉(化名)先生就犯起難來。這幾年在外拼搏,還算小有成就,本來想接父母一起到上海,可老兩口以“不適應那邊生活”為由給拒絕了。這些年父母一直生活在小縣城,住在老房子里,各方面總讓他覺得心里不落忍。這次回來,他發現西安近幾年發展很快,加上姐姐一家也在西安,方便照顧父母,所以想把老兩口遷到西安來住,可父母始終不同意。在他們看來縣城雖小,住了這么多年早已經習慣,而且人又熟絡,心里自在。這可把李先生給難住了?到底是“一意孤行”買在省會呢?還是遵照二老的意思在縣城置業?
網友意見:
活水達人:吃住再好,不如心情好!孝順父母,還是遵照老人的意思為好。
專家建議:如今的老人越來越長壽,也比以往擁有更多可供選擇的生活方式。為老年人買房體現著子女的孝心,但老人與年輕人始終不同,在為父母置業時需要考慮,首先要搞清楚老年人需要的是什么?如果老人希望離女兒或是兒子近一點,那就選擇子女所在城市,而且盡量與子女生活區域較近或者交通順暢的區域,可以方便子女隨時探望和照顧;但是老人傾向于自己習慣了的生活氛圍,還是順其意不要勉強的好。
另外提醒幫老人置業的購房者,要留意周邊配套。一般對于老年人來說,需要比較安靜、舒適的生活環境,社區配套選擇成熟便捷,最好緊鄰綠化設施,在樓層選擇上,也盡量選擇低樓層,不宜選擇復式、錯層。 (記者 唐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