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產評估,除了要考慮房子所處地理位置外,還需要了解房屋所在的小區環境。
小區環境配套主要包括小區環境設計、建筑設計和質量、配以物業管理和居住人群素質等軟件氛圍等。大區域則包括居住內外配套公建是否方便合理,旁邊是否有菜場、食品店、小型超市等便利店及學校、醫療等生活設施。
小區環境如何評估?近日,記者專門采訪了順馳置業武漢有限公司的資深評估師,評估師針對房屋小區環境的居住因素給出了六點參考建議:
建議一:看小區的樓間距與綠化。評估住宅環境首先要看房屋的采光通風條件,住宅南北向的房屋間距以樓高的1.5倍以上為好, 戶型上向陽的房間越多越好。其次還要看小區是否有充足的綠地率,最好不低于30%。因為小區綠地在遮陽、防風防塵等方面起著重要作用。
建議二:看電氣配置。一般小區都按國家配電標準進行了安裝,但其中也有安裝和使用材料不合格的問題,容易產生安全隱患。
建議三:看道路設計。適度人車分流、并有多個入口的主干道比較好。小區道路燈光和無障礙設計可以使小區更安全、舒適。
建議四:看停車位。停車位是小區設施中最能體現居住區能否適應未來發展的配套條件。在停車位方面,應充分滿足小區業主的停車需求,并且配備面對來客的臨時停車場所。
建議五:看小區是否有戶外活動的場所。小區配備的戶外活動場所,為居民提供便利的同時,也提供了休閑娛樂空間,能增加健康生活指數。
建議六:看小區物業管理是否安全。小區物業能夠長期保持小區環境的衛生與日常的安全是最為重要的,尤其是相對房齡較老的小區,要考慮小區是否安靜,夜間保衛是否安全等。
該評估師特別提醒購房者:由于二手房所屬的房齡段跨度較大,不同年代的住宅呈現出不同的小區規劃特點,其居住環境衡量標準也有所不同。例如,有些規模小、設施簡單的小區,只需要付出10元/月的衛生管理費,性價比優勢就相當明顯。“小區居住環境作為 房價評估的重要因素,需要綜合考慮,并不是 社區配套越完善就越好,購房者需根據后期生活成本的支出綜合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