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是同胞兄妹,為爭母親遺留下的房產和存款,兩兄妹對簿公堂。25日,陵水黎族自治縣XX鎮的盧Y向媒體反映稱,他的母親符AA是1983年的全國優秀班主任,母親教書育人的先進事跡曾廣為流傳,2012年3月母親去世后,因兄妹倆對薄公堂而至今未立碑,對此他感到十分內疚。
據了解,1968年8月,盧Y的父親去世,母親符AA一直在陵水中山小學任教。1981年,盧Y和妹妹各自成家。母親符AA于1990年搬入陵水ZZ小學的宿舍樓居住。1996年7月,符AA辦理了該小學宿舍集資房房產證,面積為48.11平方米,其中母親符AA占該房屋產權的70%,中山小學占房屋產權的30%。
2012年3月25日,母親因病去世。為了母親留下的房產和存款,盧Y與妹妹盧X因繼承糾紛,對簿公堂。
經陵水黎族自治縣人民法院(以下簡稱“陵水法院”)審理查明,2012年3月12日,符AA以《遺書》的形式對其所有房屋產權作出處分,《遺書》的內容為:本人決定將自己的中山小學宿舍樓(2樓)套間房屋所有權交給女兒盧X。同日,盧X在農業銀行陵水支行符AA的賬戶中領取了51250元,并辦理銷戶。
此外,符AA在農業銀行陵水支行另一賬戶,去世時的余額為7227.56元;去世后陵水財政局撥給符AA死亡財政補貼70080元;由于原告、被告晚報了符AA的死亡時間,陵水財政局多發放了兩個月的工資8110元,都存放在符AA的“XXXX”農行賬戶。除了多發的8110元應上繳財政局外,余下77307.56元為母親符AA的遺產。母親符AA去世后,盧X給了盧Y45000元。
陵水法院認為,本案屬于繼承糾紛,主要處理三個問題:被繼承人符AA死亡后遺留的房屋、現金(存款)處分問題以及原告盧Y主張被告盧X返還人民幣682000元問題。
經審理,陵水法院判決,位于陵水中山小學的集資房的房屋產權(70%產權),由盧X享有;盧X給付盧Y19278.78元;駁回盧Y要求盧X返還現金人民幣682000元的訴訟請求;駁回盧X的其他訴訟請求。
盧Y不服該判決提起上訴。2014年5月14日,海南省第一中級人民法院駁回上訴,維持原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