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月至今,義烏市公證處辦理繼承資格及遺產保管資格公證事項100多件,以其適法性和極大的便利性被廣大銀行所采納,解決了小額遺產領取難的問題,既節(jié)省當事人的時間和精力,又讓銀行吃下“定心丸”,從而達到公證機構、銀行、當事人“三贏”的局面。
小額遺產領取難
不少市民打退堂鼓
去年12月,市民陳先生的父親不幸過世。家人收拾遺物時找到一張存折,存款金額3000元。陳先生和三個姐妹都不知道存折的密碼,要想取出這筆錢,必須到公證處做遺產繼承公證,且四人必須到場。陳先生的大姐嫁在廣州,妹妹去上海照顧孫子,只有他和二姐在義烏,大家聚在一起有些困難。“我算了算,大家來回的路費花銷都要超過3000元了,大家一商量,這筆遺產先不取了,以后有機會再說。”陳先生無奈地表示。
采訪中,媒體了解到,每年都有許多市民到公證處辦理小額遺產繼承。這些市民往往為了幾千元甚至幾百元的存款,耗費大量時間與精力,與辦理大額繼承公證一模一樣,因此讓不少市民放棄處理這些小額遺產。
材料變少時間變短
便民服務實打實
針對這類小額遺產,市公證處開通“綠色通道”推出了“繼承資格及遺產保管資格”公證,公證處證明該申請人是被繼承人的法定繼承人之一,有權領取并保管該遺產。
“現(xiàn)在辦理很方便,材料比之前的少了,而且一周時間就拿到了。”昨日,剛辦理好小額遺產繼承公證的樓女士顯得很高興,她說公證處的這項服務,實打實地方便了老百姓。
如果辦理繼承權公證,所有繼承人必須親自到公證機構辦理,如果不能到場的,要提交經過公證的委托書或放棄繼承權聲明書。但對于大多數(shù)人來講,為了這么點存款,辦理繼承權公證不劃算,且當事人付出的成本很高。而現(xiàn)在只需要有繼承權的當事人之一前往辦理即可。
在時間上,繼承資格及遺產保管資格公證帶來的改變也顯而易見。據(jù)了解,繼承公證作為最復雜的公證之一,對當事人提供的材料要求和公證機構審查核實的要求都極高。之前正常辦理需要1個月左右,而繼承資格及遺產保管資格公證,一般7個工作日便能拿到公證書。
小額遺產的辦理范圍及資料
據(jù)悉,此次繼承資格及遺產保管資格公證所涉及的小額遺產范圍,指的是不超過人民幣1萬元的銀行存款、養(yǎng)老金、公積金、住房補貼、保險金、補償金、基金、債券及其他可以確定具體數(shù)額的有價證券等動產。
市民如要辦理,應提交申請人的身份證、戶口本、小額遺產證明、被繼承人的死亡證明、被繼承人的婚姻狀況證明、被繼承人的親屬關系證明等。承辦公證員通過證明材料的審查、詢問申請人等方式進行核實,讓申請人簽署保證書,保證其本人受領該遺產后將依法分配給其他繼承人,如有違反愿意承擔一切賠償責任。
公證員提醒廣大市民,公證是根據(jù)自愿原則的,并不是公證部門要求市民來辦理這種手續(xù),而是銀行等部門為了防范風險,要求確定繼承人數(shù)、范圍而要求當事人所做的一項公證。對于弱勢群體等有困難情況的群眾,可以申請法律援助;如果遺產所在銀行不認可繼承資格及遺產保管資格公證事項,根據(jù)銀行的要求,當事人只能申辦繼承權公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