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哈爾濱市中級人民法院將吳生、高霞夫婦生前的房產判給養子吳鴻,同時,吳鴻需支付給妹妹、養父母的養女2萬元補償費。經歷了兩場官司,這場遺產紛爭終于塵埃落定。
孤寡老人認養一雙兒女
據了解,哈市松北區吳生、高霞夫婦無兒無女,1956年10月,高霞的妹妹將出生兩個月的兒子高某(后改名吳鴻)過繼給吳生夫婦,吳生為高某取名為吳鴻。多年來,吳鴻與吳生夫婦以父子、母子相稱,當時他們沒有到當地派出所辦理收養登記手續。
1967年9月,吳生因病去世,吳鴻與養母相依為命。1976年,吳鴻因工作需要,從高霞的戶口遷出,離開養母單獨生活。1979年,高霞感到生活孤獨無人陪伴,她與弟弟高某商量后,將高某11歲的女兒高美過繼給高霞,高霞向哈爾濱市公安局松浦派出所提出申請,將高美的戶口遷入高霞的戶口中,高霞也沒有到當地民政部門辦理收養登記手續,高美仍然稱高霞為“姑媽”。
幾年后,吳鴻轉到山東工作,他經常回哈看望養母,為養母郵寄生活費。2000年在房改中,高霞居住的建筑面積為26.83平方米的房屋改為私有房,并辦理了土地使用證及房屋所有權證,兩份證明的所有人均登記為“高霞”。
養母過世,房產成為眾矢之的
2001年,高霞去世了,臨終前并未留任何遺囑。遠在山東工作的吳鴻因工作繁忙沒能及時趕回,高美以女兒的身份為高霞操辦著后事。
當吳鴻回哈、與高美談到養母的房產時,高美認為,這處房產應由她繼承。吳鴻是其生母寄養于吳生夫婦處,與高霞之間不存在收養關系,而且吳鴻參加工作后,也沒有對高霞盡到贍養義務,所以吳鴻無權繼承高霞的房產。而她與高霞長期生活,形成了收養關系,作為高霞的唯一合法繼承人,應當繼承高霞的房產。吳鴻堅決反對,他認為,他是房產的唯一繼承人。
松北區人民法院審理認為,吳鴻自出生后就與吳生夫婦以養父母子關系共同生活,雖然他們沒有到當地民政部門辦理收養手續,但這種收養關系已獲得親友、公眾的認同,法院認為合法有效。高美原來是高霞的侄女,在吳鴻獨立生活后,高美被高霞收養,雖未到當地民政部門辦理收養登記手續,也沒有與高霞以母女相稱,但是她與高霞共同生活,收養關系得到居住地基層組織的證明。在高霞去世后,高美以女兒身份為高霞操辦葬禮,根據當地的風俗習慣,她們的身份關系已得到親友的認可,法院認為收養關系合法有效。所以,法院對兩人要求單獨繼承房產的訴訟請求不予支持。法院認為,吳鴻與高美都有繼承權,建筑面積為26.83平方米的房產,兩人可分別繼承13.415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