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遺囑是公民的一項私權行為,表現為公民對個人財產的自由處分。公民可以在遺囑中自主決定其遺產承受人,承受人既可以是其法定繼承人,也可以是國家、集體或其他公民。有的老人會在不同的時間立不同的遺囑,那么,有多份遺囑遺產該如何繼承?請看資深遺產繼承律師的解讀。
1、要對各個遺囑的合法性進行審查,看其是否全部無效或部分無效。
遺囑被確認為全部無效后,全部遺產按法定繼承方式處理。法定繼承人為爭奪遺...
對遺囑繼承的規定:
(一)公證遺囑由遺囑人經公證機關辦理。
(二)自書遺囑由遺囑人親筆書寫,簽名,注明年、月、日。
(三)代書遺囑應當有兩個以上見證人在場見證,由其中一人代書,注明年、月、日,并由代書人、其他見證人和遺囑人簽名。
(四)以錄音形式立的遺囑,應當有兩個以上見證人在場見證。
(五)遺囑人在危急情況下,可以立口頭遺囑。口頭遺囑應當有兩個以上見證人在場見證。危急情況解除后,遺囑...
遺贈是公民以遺囑方式將個人財產贈給國家、集體或者法定繼承人以外的人,而于其死亡時發生法律效力的民事行為。立遺囑的公民為遺贈人,接受遺贈的人為受遺贈人。
遺囑是立遺囑人生前對其遺產所作的處分或對其他身后事務所作的安排,并在死亡時發生效力的單方民事法律行為。
遺贈與遺囑繼承都是通過遺囑方式處分財產,這兩種方式在形式上有許多相似之處,但區別是明顯的。
1、根據我國《繼承法》的規定,受遺贈...
現在,公民的財產形式越來越多樣化,從過去的工資、獎金,房產等,到現在的股票等各類有價證券、知識產權、股權、債權等等,而且數額越來約大。但是由于受到傳統思維的影響,許多人認為立遺囑是對自己的一種“詛咒”,很避諱遺囑,往往出現生前不立遺囑,去世后造成兄弟成仇姐妹結怨的后果。另外,由于法律意識的不足,許多當事人也立了無效或內容不清的遺囑,還有甚至將遺囑丟失的等等情況,直接導致立遺囑人的...
涉外遺囑的形式要件適用不同國家的法律可能會產生不同的結果,出現涉外遺囑繼承形式要件方面的法律沖突。為了解決這些法律沖突問題,就需要確定有關涉外遺囑繼承形式要件的法律適用原則,從而確定所適用的準據法。
一、“場所支配行為”原則的適用
關于法律行為方式的法律適用原則,早在十四世紀的“法則區別說”中就已被提出:依照行為地法所規定的方式發生的法律行為才是有效的。當時在有關遺囑方...
遺產包括以下幾項:
(l)公民的合法收入。如,工資、獎金、存款利息、從事合法經營的收入、繼承或接受贈予所得的財產。
(2)公民的房屋、儲蓄、生活用品。
(3)公民的樹木、牲畜和家禽。樹木,主要指公民在宅基地上自種的樹木和自留山上種的樹木。
(4)公民的文物、圖書資料。公民的文物一般指公民自己收藏的書畫、古玩、藝術品等。如果上述文物之中有特別珍貴的文物,應按《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的有關...
誤區一:反正有法定繼承有沒有遺囑都一樣
有不少人認為,“繼承”這事有《婚姻法》、《繼承法》管著,就是自己不立遺囑或老人沒有立遺囑,繼承時也不會亂,法律怎么規定就怎么來。因此,有沒有遺囑都一樣。
律師糾錯:財產的繼承除法定繼承以外,還有遺囑繼承,而且遺囑繼承要優先于法定繼承。也就是說,對公民的財產繼承,如果財產所有權人生前立有遺囑,只要該遺囑是合法有效的,就必須按遺囑繼承,而不...
滬律網網友提問:
老人有兩個兒子,老人跟隨長子生活有二十多年,生活起居都由長子來料理,次子不孝、未曾贍養過老人。老人病重,都由長子來照料,次子從來沒有來看望過老人,更不用說分擔醫藥費用。期間老人立下遺囑,把其財產一律給了長子,遺囑已由公證處公證。老人死后,由長子來料理后事,次子也未分擔過一分錢。但是次子通過不法手段取得了精神三級殘疾證——先天性智力發育不全/邊緣性精神障礙。長子...
戚某的老伴已經去世,戚某經人介紹認識劉某,并與劉某產生好感,不久兩人便登記結婚。婚后,戚某立字據一張,將自己名下的一處房產約定為夫妻共同財產。十年后,戚某因患有疾病去世,去世前寫了一份遺囑,將該處房產留給自己與前妻所生的大兒子。現在劉某有權享有該處房產嗎?
首先,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第十九條之規定:“夫妻可以約定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財產以及婚前財產歸各自所有、共同所有或部分...
據市中級人民法院統計,2013年,全市共受理繼承糾紛案件241件,訴訟金額7710余萬元;到2014年,受理該類案件總量上升到328件,涉及訴訟金額8360余萬元。
銀行存款提取難
去年年底,50歲的史某將4個兄弟姐妹告上了法庭。讓人意外的是,他們之間并沒有矛盾,“對簿公堂”只源于父親過世后留下的一張存折。原來,史某在整理父親遺物時發現了一張有1萬余元存款的存折,兄弟姐妹商量后,決定由史某一人繼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