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需拿起手機掃一掃二維碼關注即可獲取優惠!”這是最近無論你走在路上,或者去商場購物shopping都會看到的宣傳語。商家招攬顧客、消費者獲得優惠,原本是件雙贏的事情,最近卻漸漸被不法分子偽裝成為陷阱,為了幾十塊的小利你卻可能痛失銀行卡中的所有積蓄,你害怕了嗎?!
11月17日一早,當胡女士從睡夢中迷迷糊糊地醒來,手機上的幾條短信卻將她嚇得心驚肉跳——銀行的轉賬短信提示,可是她根本就沒有轉過這些賬!被轉走的37萬是公司的貸款,這筆錢關系著整個公司的存亡命運。胡女士立即向當地派出所報了警。
警方通過胡女士銀行卡的發卡行了解到,胡女士卡里的37萬被全部轉到了一個實行當天交易的第三方交易機構,也就是說,如果不立即采取行動,這筆錢隨時有可能被轉走。民警立即聯系了這個第三方機構的相關客服,通過交涉,出示相關證明及胡女士的身份信息,至17日下午,胡女士的37萬終于被凍結。12月8日,胡女士收到了37萬元的退款。
但是胡女士仍是心有余悸,為什么自己的卡和手機都在家里,騙子就能轉走自己銀行卡里的錢呢?民警分析后告訴胡女士,與以往打電話發短信行騙不同,現在一些懂得網絡黑客技術的“黑客”騙子,通過一些利益誘惑,讓受害者下載某個軟件或者程序,或是點擊相關鏈接向受害人的手機種植木馬病毒,就能掌握受害人手機綁定的銀行卡信息,再進行操作。
警方表示,銀行轉賬都會向持卡人發送短信提醒,要求進行二次驗證,一些騙子就利用隱藏在受害人手機里的木馬病毒,攔截了這些短信,也就是說,持卡人并沒有收到這個短信,而是騙子收到了。
胡女士這才回憶起來自己就是在幾天前在街頭遇到了App的推廣,號稱只要掃碼下載相關應用后就送東西。胡女士以為這只是常規的App推廣并沒有在意,下載后也沒有使用,卻不料病毒就這樣種進了手機,自己也不知不覺中落入了不法分子的圈套!
滬律網上海刑事律師提醒:別見“碼”就掃,二維碼也會有“毒”?,F在大部分的手機軟件都可以在App store和安卓市場中找到,盡量從官方渠道進行下載。手機短信中收到的未知鏈接也不要打開,極有可能接入釣魚網站從而套取用戶的銀行卡號、密碼,進而實施詐騙。而一些二維碼導向的網站也應注意,特別是當該網站在打開時收到手機智能瀏覽器的安全提示時,應該當機立斷立即關閉。警方也建議手機用戶,在手機上一定要安裝一些安全軟件,對于防范木馬病毒有著一定的作用。千萬不要因為一些蠅頭小利,痛失了辛辛苦苦攢著回家過年孝順爹媽的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