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人們也越來越依賴QQ、微信等互聯網工具進行日常的交流,然而使用這些互聯網工具和他人交流時,也應該分清什么場合絕對不能使用,莫要成為一個“害人又害己”的“低頭族”。
11月26日,濟南市歷城區公安局接到報警稱,在市區二環路發生一起嚴重交通事故,肇事人已經逃逸。接到報案后,歷城區公安局迅速組織警力趕往現場。當天晚上,民警趕到了案發地點,只見一位中年男子躺在馬路中間,四周有大量血跡,后經搶救無效死亡。民警進一步同報案人取得了聯系,并且詳細詢問了案件經過。據報案人王某回憶,晚上八點左右,當他正和舅舅王某林吃過飯后,準備一起沿著二環路步行回家,當二人走到事發路段時,后面來了一輛大貨車,他和舅舅便分別站到道路兩側進行躲避。然而當大貨車經過之時,王某聽見了“砰”的一聲,之后便發現舅舅已經倒在了地上。由于當時天太黑,而且大貨車速度也很快,王某未能看清大貨車的車牌號。
聽完王某的敘述,民警迅速調取了事發路段周邊的監控錄像,經過仔細比對很快便鎖定了肇事逃逸的大貨車,并且通過查詢車主信息,確定了當時該車的駕駛員為犯罪嫌疑人魏某。11月28日,當民警趕到魏某家中準備對其實施抓捕時,卻沒想到撲了一空,據魏某的家人說,他已經兩天沒回家了。之后,民警便通過電話和魏某取得了聯系,向其講明了肇事逃逸后果的嚴重性,并且和其家屬一同勸其自首。在強大的心理壓力之下,魏某終于在11月29日到公安局投案自首。
據魏某供述,當時他開著貨車由南向北行駛到事發路段時,手機突然來了一條微信,而就在他低頭看微信的一瞬間,貨車右側反光鏡被撞了下來。魏某以為可能是撞到了路燈桿,就沒太在意,后來看新聞才知道自己撞了人。目前,魏某涉嫌肇事逃逸,已經被依法刑事拘留。
滬律網上海交通事故律師提示:汽車駕駛員在開車之時,應保持足夠的警惕,而不應出現諸如打電話、聊天等行為,避免由此類行為造成交通事故,從而害人又害己。
《刑法》中第一百三十三條規定,行為人在交通運輸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別惡劣情節的,可對其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可處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本案中,魏某由于在駕駛過程中分神看手機,導致撞上了行人王某林,且事后其并未及時對王某林采取救助措施,最終導致王某林意外死亡,因此,魏某的行為已經構成交通肇事罪,故應依照《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條之規定,對其予以刑事處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