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病重老人欲將所居經濟適用房過戶給侄子,但按房屋產權證書所注還需三年才能辦理。老人留房給侄子心愿能否實現?
奉化市錦屏街道的一位孤寡老人姚師傅,最近有樁心事一直放不下。
今年60多歲的姚師傅,未婚亦無親生子女,近來重病臥床。想想這些年來一直頗為照顧自己的親侄子夏X(化名),希望自己過世后能把居住著的這套房子留給他。
老人姓姚,為什么親侄子卻姓夏呢?這要從姚師傅坎坷身世說起。姚師傅原來也姓夏,但在出生不久,因為家里困難,被無奈的父母送到鄰村的姚家撫養,過上了被人收養的生活。雖然姚家已有兩個孩子,但姚家夫婦對這位收養的兒子也很關心,他與其他兩個孩子也如同親兄弟。而且,姚家還允許姚師傅與親生父母及親屬一直保持來往。
在姚師傅退休后,親侄子夏X對他一直非常照顧。雖然姚師傅有退休工資,但夏X還是不斷出錢供養,生病期間也常來看望、照料。姚師傅現在居住著的這套經濟適用房,也是夏X花20多萬元全額購置并裝修的,讓他安享晚年。
“這套房子房產證上雖然是我的名字,但實際上是夏X出錢買的,應該將房子過戶給他。”病重后,姚師傅的這個心愿更加強烈。收養他的姚家兩兄弟也十分支持他的這個心愿。
但是,要實現老人愿望卻也并非一帆風順。原來,老人的房產證是2013年辦出的,證書上注明五年內不得上市交易。這就使得老人要想把房子過戶給夏X還得等三年。怎么辦?上個月,姚師傅托人向奉化市公證處求助。
公證處工作人員說,按照我國法律,姚師傅已被人收養,與親生父母及其近親屬間的權利義務關系就消除了。因此,姚師傅要想把該房屋繼承權交給親侄子,除了等到三年后辦理過戶外,還必須辦理遺囑。近日,奉化市公證處接到姚師傅的確認電話后再次趕往醫院,全程錄像為他辦理了公證遺囑。根據這份公證遺囑,夏X將在三年后獲得房屋的繼承權,老人的心愿得以變成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