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社交軟件的發展,出現了多種網絡詐騙,范圍涵蓋票務、金融、收藏等多個行業領域,犯罪對象不明確,打擊處理難度大。公眾對網絡信息應提高警惕,不輕信、不貪心、重核實。
榆林一男子劉某酒后與一招嫖女子談好價格后,因房費發生分歧,女子將其拉黑。劉某不甘心,于是報警,警方根據男子的供述和其微信聊天記錄對男子作出了罰款500元的處罰決定,目前正在追查涉案女子。
如今23歲的劉某,在2016年2月份時通過微信附近的人功能添加了一名為“釣鉤手指頭”的女子。二人偶爾會聊天,每次聊天女子均會詢問劉某需不需要按摩、特殊服務(性服務),他都給拒絕了。
10月7日晚,劉某與朋友喝多后,便主動聯系該女子,稱自己需要特殊服務,問女子現在的位置。女子稱自己在高新區某高檔酒店,并發送了位置圖,讓劉某直接過來找她。途中,二人商量好了性服務價格,劉某先后給女子轉賬了200元預付金及500元保證金。
然而,當劉某到達約定酒店時發現該女子并不在,此時,該女子才提出要求,讓劉某再出168元房費。劉某覺得非常生氣就罵了對方,對方也罵了劉某,并將劉某微信拉黑,一氣之下,劉某便報了警。
警方對劉某與招嫖女子的微信進行了查看,因劉某已經與女子談好價錢,已經構成了賣淫嫖娼行為。于是警方對劉某做出了罰款500的處罰,目前正在追查涉事招嫖女子。
滬律網提示:不少微信信息打著招嫖的幌子其實是為了詐騙錢財,招嫖原本就是違法行為,因此不少受害人在被騙后也不報警。不法分子正是利用受害人這樣的心理,才能屢屢得逞。公民應該潔身自好,不去搭理類似消息,發現類似消息及時報警,從自身杜絕違法行為。
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規定:嚴厲禁止賣淫、嫖宿暗娼以及介紹或者容留賣淫、嫖宿暗娼,違者處十五日以下拘留、警告、責令具結悔過或者依照規定實行勞動教養,可以并處五千元以下罰款;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本案中,劉某已經與女子談好價格,雖然由于最后產生了金錢沖突,尚未發生性關系,但已經構成了賣淫嫖娼行為,應當依法受到處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