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0日,此前備受社會關注的“江寧溺死女童案”由江蘇省南京市中級人民法院一審公開宣判,被告人楊世松犯故意殺人罪被判處有期徒刑十一年,被告人楊際響犯故意殺人罪被判處有期徒刑十年六個月。上海刑事律師針對本案指出,家庭遭遇不幸時不應該逃避,只有積極地面對才能解決問題,采用這種極端的方式最終會害人害己。
法院經審理查明,2009年被告人楊際響與妻子張某結婚,于2010年11月生育被害人楊某璇。楊某璇出生后即患有新生兒肺炎、缺血缺氧性腦病,后至蕪湖市婦幼保健院、蕪湖市第一醫院、南京市兒童醫院等多方求醫,先后被診斷為中樞性協調障礙、重度精神發育遲滯。楊某璇因智力低下,生活無法自理,不能自主走路、進食,被評為智力殘疾二級,相關醫學專家認為楊某璇經過專門康復治療病情可部分好轉,但無法治愈,終生需要有人看護、照顧。在醫治楊某璇過程中,楊際響與張某產生矛盾,2012年10月,楊際響與妻子協議離婚,約定楊某璇由楊際響撫養。2013年初,楊際響母親郭某(被害人祖母)將楊某璇帶回淮安娘家獨自撫養。2015年郭某獲殘聯資助,對楊某璇進行了一期康復治療。在2018年5月底,郭某被查出患有癌癥。楊際響擔心郭某生病后無力再照顧楊某璇,2018年6月23日晚將楊某璇送至被告人楊世松(被害人祖父)處,要求楊世松照顧楊某璇,楊世松明確拒絕且提出將楊某璇扔到河里淹死,楊際響未表示反對,隨后楊世松指路,楊際響駕車,將楊某璇帶至江寧區湖熟街道句容河河道處,楊世松將楊某璇推入水中致楊某璇死亡。法院認為,被告人楊世松、楊際響為逃避監護、照顧義務,將智力殘疾的被害人溺亡,二被告人的行為均已構成故意殺人罪。二被告人犯罪動機自私,手段殘忍,后果嚴重,情節惡劣。楊世松歸案后,如實供述了主要犯罪事實,系坦白,依法可從輕處罰;楊際響歸案后,基本如實供述主要犯罪事實,后雖對自己的犯罪目的、行為推諉,但當庭對自己的主要犯罪事實仍能予以供認,故應認定構成坦白,依法可從輕處罰。據此,為維護社會治安秩序,依法打擊危害公民人身安全的犯罪行為,保障和維護殘疾人合法權益,倡導和諧、友善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故法院作出如上判決。
上海刑事律師表示:雖然楊某璇身患殘疾,為醫治和照料楊某璇,其家庭的確需要比普通家庭付出更多,家庭遭遇值得同情,但這一情況不能作為逃避撫養子女的義務和責任的理由,更不應該是殺害被害人的借口。以故意殺人罪認定被告人并沒有錯誤。
《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條規定:故意殺人的,處死刑、無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節較輕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滬律網提示:本案的兩個被告人面對殘疾的被害者,本該盡到父親和祖父的責任,悉心照顧被害者,但是卻采用極端地方式來逃避問題和責任,其行為性質較為惡劣,因此不屬于故意殺人罪中的情節較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