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畢節流浪兒童死在垃圾桶內、深圳石巖父親離家出走年幼姐弟挨餓4天、南京江寧兩女童餓死家中……近幾年發生的未成年人受虐慘案,其實都與父母監護不力有關。
昨天,南京市政府召開全市未成年人社會保護工作推進會,出臺一系列硬招實招,全力呵護處于困境中的未成年人。
新政1
五類孩子列入救助保護對象
南京未成年人社會保護試點工作從2014年10月到2015年12月。保護對象為:本市戶籍、基本權益失去保障或受到侵害的困境未成年人,包括以下5類:
1.流浪乞討:正在流浪乞討,或被拐賣、拐騙、脅迫、誘騙、利用乞討以及從事違法行為的;
2.監護缺失:父母雙方服刑在押、強制戒毒、重病、重殘、失蹤,或父母一方死亡(失蹤)、另一方有上述情況,失去有效監護的;
3.留守流動:父母雙方長期外出且缺乏關愛的;
4.家庭暴力:遭受虐待、暴力的。
5.特殊困難:自身遭遇重病重殘的以及部分涉案未成年人。
新政2
14部門組成未成年人社會保護工作領導小組
為解決監護權“裸奔”,昨天的會上出臺了《南京市未成年人社會保護試點工作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明確市、區成立民政牽頭的未成年人社會保護工作領導小組。
這個小組由14個成員單位組成,方案明確了其職責范圍。
作為牽頭部門,市民政局負責總協調,制定并監督具體實施方案,建立試點工作定期報告、評估、培訓與交流機制。市公安局負責對虐待、遺棄未成年人等事件進行調查核實,及時解救未成年人,并視情節輕重向法院提出變更監護人的申請。
新政3
各區設困境未成年人保護場所,臨時托管寄養
市民政局相關負責人說,這次試點將依托市救助站建立“未成年人保護中心”,面向困境未成年人提供社會保護。
要求利用各區社會福利機構,作為困境未成年人保護場所,開展臨時托管、寄養等業務。利用社區已有場所,建立社區未成年人服務中心,提供臨時照料、教育輔導、心理疏導、監護指導、職業培訓等服務。
新政4
開通未成年人保護熱線12355
今后,在街頭遇到流浪乞討的兒童,或者遭遇家暴的未成年人,可以撥打12355熱線尋求相關部門的幫助。
市民政局相關負責人說,以前,未成年人救助多個部門交叉,邊界模糊,存在救助難點。這次試點就是多部門協助,將整合12345政府熱線、110指揮中心等多個報告受理渠道,將12355打造成為南京市未成年人保護工作的服務臺。從下個月開始,市民就可以統一撥打進行救助了。
此外,將強化教師、醫生、社區工作者等特殊職責人員及親友的發現報告義務。
新政5
探索監護權轉移
南京還將探索對嚴重侵害未成年人權益、屢教不改的監護人,依法采取行政和司法干預措施,轉移監護權。
具體來說,對監護缺失、遭受嚴重傷害、留守流動缺乏關愛的未成年人,區民政局和所在街道社區要向市未成年人保護中心報告,由保護中心開展風險評估,采取相關保護措施。
對監護不力但能夠繼續履行監護責任的,要對監護人進行教育,定期跟蹤隨訪;對監護人嚴重侵害未成年人權益,導致未成年人可能面臨死亡或者嚴重傷害危險的,要向法院申請轉移監護。對經法院審理,需政府托底保障和監護的未成年人,將落實福利機構做好監護和照料。
據悉,最高人民法院、檢察院、公安部、民政部即將聯合出臺“關于開展監護失當未成年人監護權轉移工作的意見”。相關部門將依法處置監護失當事件,實現家庭監護行政干預和司法裁判的順利銜接。
背景
監護權“裸奔”致虐童事件頻發
去年6月21日,江寧區兩名女童因為無人照料,死在家中。監護人母親樂燕長期吸毒。當地社區、派出所對樂燕一家都曾提供了幫扶,但仍沒能阻止慘劇的發生。不少人痛心之余,也在反思,兩個女童監護權在長期吸毒的母親手中,暴露了特殊家庭中未成年子女保護的尷尬。
不久,南京街頭又出現了父親帶6歲女兒裸身乞討的事。女孩赤身躺在地上、老練抽煙的照片,讓人心酸。有人提出,應該剝奪父親的監護權。但律師認為,父親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可以拒絕救助,各個部門看似都能管,但都不好管,管理存在盲區,監護權“裸奔”。
現狀
南京困境未成年人逾3000名
據統計,目前南京有超過3000名困境未成年人,其中,父親去世或重病、母親離家改嫁、事實無人撫養的兒童,占了絕大多數,這些孩子又主要集中在江寧、六合、高淳、溧水等區。
“還有情況更復雜的,像父母染上艾滋病隨時都可能死亡,這些家庭雖然經濟條件不錯,但孩子的監管卻存在很大風險。”市民政局相關負責人說,這類困境孩子,雖然人數不多,但更難救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