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我國法律,因為工作導致死亡是要受到賠償的,而且有著固定的賠償標準。
1、喪葬補助金=統籌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6個月。
2、一次性工亡補助金=為上一年度全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0倍
3、供養親屬撫恤金標準
4、配偶=工傷職工生前本人工資×40%,其他親屬=工傷職工生前本人工資×30%
傷殘職工在停工留薪期內因工傷導致死亡的,其直系親屬享受本條第一款規定的待遇。
一級至...
1、從事本單位日常生產、工作或者本單位負責人臨時指定的工作的,在緊急情況下,雖未經本單位負責人指定但從事直接關系本單位重大利益的工作的;
2、經本單位負責人安排或者同意,從事與本單位有關的科學試驗、發明創造和技術改進工作的;
3、在生產工作環境中接觸職業性有害因素造成職業病的;
4、在生產工作的時間和區域內,由于不安全因素造成意外傷害的,或者由于工作緊張突發疾病造成死亡或經第一次...
職工在上下班或因工作需要外出辦事途中受到機動車傷害,遭遇交通事故的,原則上不考慮職工在交通事故中的責任因素,一般都可被認定為工傷范疇。但是,在此過程中,如果是因嚴重違反交通管理規定而導致交通事故的,則不被認定為工傷。例如,職工無證駕駛機動車,或駕駛無證機動車,或酒后駕駛機動車的情形,在上下班或因工作需要外出辦事途中遭遇交通事故的,不算工傷。
《工傷管理...
“上下班途中”的認定至少應當考慮三個要素:一是目的要素,即以上下班為目的;二是時間要素,即上下班時間是否合理;三是空間要素,即往返于工作地和居住地的路線是否合理。
上下班途中“合理時間”、“合理路線”,是認定屬于上下班途中相互聯系、必不可少的時空概念,不應割裂開來,尤其是在時間的“合理”解釋上不能簡單理解為用人單位考勤規定的上下班時間。
上下班有一個時...
一、受害人身份證復印件及個人申請(寫明事故經過和所受傷害情況,包括時間、地點、現場證人及用人單位對傷害事故是如何處理的,是否報送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及事故結案情況)。
二、二人以上證人證言、身份證明及身份證復印件(事發第一現場證人的所見所聞);
三、受傷害人與用人單位存在勞動關系的證明材料(勞動合同、工作證、押金條等)
受傷害職工與用人單位之間因勞動關系發生爭議的,當事人應向...
為員工買工傷保險是用人單位的義務。如果用人單位沒有為員工買保險,員工受工傷時可以要求用人單位按照《工傷保險條例》規定的待遇和標準支付相關費用。如果用人單位拒絕支付的話,職工可以向當地勞動仲裁委申訴。
用人單位應當按時繳納工傷保險費。職工個人不繳納工傷保險費。
用人單位依照本條例規定應當參加工傷保險而未參加的,由社會保險行政部門責令限期參加,補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