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情簡介】
原告:朱菊花
被告:朱厚甫
1999年初,被告可以享受房改房優惠政策買房,但因無錢,在和兒子朱金財商量遭拒絕后,請求原告為其支付全部購房款。1999年6月13日,原告出資14600元(人民幣,下同)為被告買下位于本市翠柏西巷210號101室房屋一套。同年4月15日,被告向原告出具承諾書一份,并在寧波市公證處立下公證遺囑,承諾如其百年前未歸還房款,該房屋由原告繼承。后被告之子朱金財私下找到原告,表示準備將被告送養老院后售出被告的住房,如果原告要購買,可優惠60000元,原告認為不是被告的意思表示,即予拒絕。2006年3月30日,原告在當日寧波日報上刊登的房屋產權登記征詢異議公告中發現,被告在明知房屋產權證書在原告處保存的情況下,向寧波市房地產產權產籍監理處申請了遺失補證。原告認為,被告違背承諾,未歸還房款,即擅自處分由原告出資購買的房屋,嚴重侵害了原告的合法權益,故訴至法院。
【裁判要點】
原告在被告經濟困難時,出于親情,替被告出資購得住房,使被告老有所居,又省去了房租等開銷;比照1999年與當前的房價等物價指數,被告因原告代為出資購房的幫助行為得益匪淺,而原告從中并無獲利。被告在承諾書中言明,其在世時歸還了原告墊付的購房款,則該住房的房產權歸被告處理,若逝世前未歸還該購房款,則該住房在其本人及成家后的妻子均過世后,歸原告所有,由此可見,被告在明知房屋產權證書在原告處抵押保管的情況下,向房地產管理部門申請遺失補證,在未歸還購房款前,不知會原告,即違背諾言,撤銷原遺囑的行為,有失誠信,也使原告的期望利益落空,給原告經濟上和精神上均造成了一定程度的侵害。綜合以上各方面因素,考慮誠實信用是社會主義法制要求公民遵循的基本原則,而親友之間互幫互助的善舉更是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弘揚的優良傳統,原告幫助被告的行為值得提倡,其自身的權益應予保護?,F原告提出要求經濟補償未違背法律,其提出補償的額度對比被告的收益亦屬情理之中,法院予以支持?,F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六十四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四條、第一百零八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一百零七條、第一百零八條之規定,判決如下:
一、被告朱厚甫應償還原告朱菊花為其墊付的購房款14600元及相關費用355元;
二、被告朱厚甫應支付原告朱菊花經濟補償金50000元;
三、上述二項合計64955元,被告應于本判決生效后三十日內付清;